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編導手記

關於農民

------“故事村的故事”編導手記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3日 10:57

  (一)靳正新——耿村的國家級故事家

  靳正新,男,76歲,河北省藁城市耿村人。他一生坎坷,政治上幾起幾落,但始終沒有放棄對口頭文學的愛好。他共講述過民間故事5000多個。他的故事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不乏五千字以上的長篇幅故事。 1990年,靳正新被吸收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還被評為“全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一。

  因為在河北採訪的緣故,我認識了靳正新。

  那天,我和石家莊市駐耿村故事普查組的組長樊更喜準備出去採集故事。走到耿村中央,樊更喜指著遠處一個老農對我説:他就是大故事家——靳正新。正新老人,身著布衣,孤獨地坐在一堆紅磚前面,看著路來路過的村民,等待來買菜的人。他的身旁是一籃綠油油的韭菜,上面蒙著一塊打著補丁的布。農民大都有自己的菜園子,老人的菜怎麼能賣得出去呢?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十大故事家”之一的大故事家。為了不打攪老人的生意,我們匆匆離開了。

  這天晚上,我冒著細雨,又一次來到了靳正新老人家。在耿村村南的那個院子裏,有三排房。前面是老人孫子的,大門樓高院墻。後面是老人兒子的,也是大門樓高院墻。老人的小屋就夾在這兩排房中間,矮得在夜色中幾乎無法辨認。

  老人屋裏點著一盞15瓦的燈泡,為了拍攝效果,我們換了個大燈泡。在老人極其簡陋的家裏,我看到了他的故事作品集,看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給他的證書,看到了好多外國故事愛好者送給他的紀念品。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對比,物質和精神的對比。這,就是一個國家級故事家的貧困而又富有的生活......他曾經和耿村的其他故事家一起,向人們證明了:中國口頭文化的生命力十分強大,證明了耿村的文化挖掘是“世界上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努力,因為故事普查組的辛勤努力,耿村已經揚名四海。故事給了老人很多榮譽,也給他帶來過災難。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民間故事被視為封建糟粕,愛講故事的老人因之受挫。愛也故事恨也故事,老人對故事的感情是複雜的。

  臨走的時候老人再三要求我們:你還把我那個15瓦的燈泡,給換上!

  我離開耿村已經有2個多月了,《故事村的故事》也播出一週了。正新老人也許早就忘了我這個匆匆過客,也許他正忙活在韭菜地裏,也許他正蹲在地頭抽煙。也許,他會就著煙縷在飄忽不定的思緒中構思新故事。也許,他正提著韭菜籃,望著路來路過的村民,反復思考著自己那與眾不同的人生......

  (二)小區裏的菜農

  小區裏來了賣菜的,走近一看,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老倆口慈眉善目,一看便覺得樸實親切。不知為什麼,我很想與他們多待一會。

  老大媽告訴我,小蔥兒一塊兩把,萵筍八毛一把。我買了一大捆菜,一算才兩塊七毛錢。我忽然生出好多感受來:幾毛幾毛地掙錢,一天能掙多少呢?農民的錢來得多麼不容易呀......我遞給阿姨五塊錢,吩咐她不用找了。可憨厚的老伯卻説,那不行,你不要錢,得拿點菜。最後,他硬是給我塞了些西紅柿。我應該知道,他們的菜種得不易收得不易賣得不易。他們一早離家,也許還沒來得及喝一口早茶。他們費力地馱著剛下地的新鮮蔬菜,相互扶將,四處叫賣,還得看好多人的臉色。他們用汗滴澆灌出來的東西,在城市裏換取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他們踏實、舒服,眉頭舒展,心比天寬。

  寫到這裡,我的眼淚又在打轉。我已經無數次地被農民感動。

  去故事村時,給當地村民照了好多相片。有天真無邪做著鬼臉的孩子,有背著一個又抱著一個的年輕媳婦兒,有柴門前抱著孫女的老嫗,有滿臉皺紋舒心大笑的老大爺......我説不出看到那些面孔的時候,自己有著怎樣一種感動。我知道,這種感覺,是我一生的營養。它能使我的路不偏離,使我的心不迷失,使我的心智不浪費,永遠向上向善,並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因為他們,我的心靈永遠柔潤。

  (三)“父親母親”告訴我的

  《我的父親母親》,我一共看了5遍。

  “父親”和“母親”的故事離我很遠, 但是“美”離我很近。

  愛,是世界上最動人心魄的美。

  在這部片子當中,音樂、畫面、情節、眼神......這一切好象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那種東西你看不到聽不著,只是一種感覺。她覺壓迫著而又放縱著你的神經,讓你在讀懂導演者人格、志趣的同時,覺得自己又增了點厚度。這種東西就是至誠至熱、至善至美的愛。這是張藝謀的“父親”“母親”展示給我的,是中國千千萬萬樸實如泥土的農民,教給我的。

  真的,心中充滿愛的感覺,真好。

(編輯:福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