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戲曲頻道 > 越劇藝術 > 正文

中國越劇藝術新時期越劇的發展(三)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3:32)


  越劇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八十年代中期起,越劇界陸續實行了體制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方式因各地、各劇團的情況而各有不同。有的採用明星領銜制,有的與國外合資,有的與企業聯營,有的實行股份制,有的建立工作室,總的原則是調動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促進藝術生産力的進一步解放。體制改革帶來新的活力,適應了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要求。演出更注重藝術規律與市場規律的契合,以精品意識、高質量演出擴大演出市場。譬如,上海越劇院演出新版《紅樓夢》,就與上海大劇院和媒體成立了“紅樓演出公司”,以四組主演在上海大劇院多次演出,除演出外還擴大了宣傳,生産和出售衍生産品。該劇成為上海的標誌性作品,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的《西廂記》,美輪美奐,榮獲“中國戲曲學會獎”,《陸游與唐琬》則入選國家藝術精品工程。劇目的題材、風格更加多樣化,如現代戲《早春二月》、《舞臺姐妹》、《家》,根據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馬龍將軍》,還有連臺本戲式的《流花溪》。這些戲適應了不同觀眾的需要,既尊重老觀眾的欣賞習慣,又注重通過藝術創新吸引新的觀眾。大家懂得一個平凡而深刻的道理:離開觀眾就會失去生根的土壤。

責編:史冬蓮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