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戲曲頻道 > 越劇藝術 > 正文

越劇流派藝術——陸派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3日 16:11)


  陸派是陸錦花創立的越劇小生流派。陸錦花生於上海,13歲人“四季班”學藝,專攻小生。1942年10月入袁雪芬領銜的大來劇場,是越劇改革的第一批參加者之一。1947年自組少壯劇團,1954年進華東實驗越劇團,後轉上海越劇院。陸錦花唱腔早年受[四工腔]時期有“閃電小生”之稱的馬樟花影響,後結合自己特點衍化發展,在越劇小生中獨樹一幟,被公認為陸派。

  陸錦花最擅演窮生戲,演“鞋皮生”和“破巾生”堪稱一絕。她表演瀟灑儒雅,含蓄大方,動作簡練傳神;她的嗓音清亮,音質純凈,音調樸實流暢,行腔鬆弛舒展,尤其講究吐字清爽,聲聲送聽,聽她的唱猶如一股清泉潺潺流入人的心田,清新柔美,耐人尋味。譬如《珍珠塔》這齣戲,田漢曾稱讚她把方卿演活了,該劇“前見姑”中的“君子受刑不受辱”唱段,通過多種板式的轉換和細膩多變的唱法處理,細緻而有層次地唱出方卿遭姑母奚落後的複雜心理,是陸派代表作之一。唱段開頭六句先以平緩含蓄的[尺調腔散板]起唱,隨著心情的激動轉入緊打散唱的[囂板],轉入[中清板]。雖然短短六句,但陸錦花運用三種不同板式和精心的唱法處理,把方卿的感情變化表達得十分細緻。接著唱腔轉入[中清板],陸錦花憑藉熟練的吐字噴口技巧及特有的善用後鼻音共鳴的潤腔方法,把對窮困家境的回憶,表現得扣人心弦。末句“不忘姑娘栽培恩”的甩腔音調起伏回落,氣宇軒昂,感情真切飽滿,韻味濃郁,富有陸派特色。


  陸錦花的唱腔由於是在馬樟花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她演唱[尺調腔]時仍保留著不少[四工腔]的因素,因此聽起來別有風味。如《送花樓會》,是根據骨子老戲《雙珠鳳》中的一折改編的,從男班到女班經常演出。陸錦花演唱的改編本,唱腔在繼承的基礎上有很大創新,賦予[尺調腔]以活躍、清新的新意。象“興衝衝奉命把花送”等唱段,在觀眾中就廣泛傳唱。

  陸錦花的唱腔有鮮明特色,但她不是僅僅從形式、技巧上著眼,而是始終把塑造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行腔、潤腔都是為了深刻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陸錦花在《情探》中塑造了王魁這一人物,陸錦花在該劇中的唱腔,體現了她風格的進一步成熟。如劇中的一段凈場獨唱的“説不盡水晶簾下脂粉媚”,開始時用[尺調腔慢板]十字句起唱,前兩句輕鬆得意,柔情似水人物思緒沉醉在溫柔富貴鄉中,第四句由眼前梧桐勾起對往日情景的回憶,人物情緒突變,接下來轉入[中板],回憶起當年與敫桂英心心相印的生活,纏綿沉穩,感情色彩卻冷漠、呆滯;從“譙樓上,初更起”轉入[慢清板],運腔中多次採用小氣口處理,使曲調若斷若續,揭示王魁恐懼、不安、心虛的精神狀態,最後一句甩腔中夾入説白,情緒又回到前面的得意。這段唱把王魁這個負心漢內心深處的矛盾與冷酷的性格揭示得相當充分。

  學習陸派,最重要的就是要確立塑造人物為中心的藝術原則。陸派傳人有曹銀娣、陳文治、許傑、黃慧、夏賽麗、徐標新、張宇峰等。

責編:史冬蓮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