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公德行動首頁

生命不能等待(上集)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3日 15:22

  2003年9月8日, 依照多年養成的習慣,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血液科主任曹祥山提早半個小時來到辦公樓,當天的第一個病人是一個名叫姜陽的女孩,剛滿16歲。

  一個多月來她一直高燒不退,有好幾次甚至達到了39.8攝氏度。醫生發現,在姜陽身上密布著許多明顯的出血點。於是決定,立即給姜陽進行抽髓檢查。

  血液檢查的結果這個不幸的少女得的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是各類白血病中最為危險的一種。想治好這種病就必須找到與病人配型相同的造血幹細胞,在短期內進行移植手術,否則等待她的只有死亡。

  姜陽必須馬上住院治療,再拖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姜陽本人卻説什麼也不願意住院。

  姜母:到了醫院,她不肯進去,就在門口哭,她説:媽媽,我不要進去,你沒錢,你這裡積蓄的錢給我讀書的。都給我花光了,我説花光就花吧。總是要看的。有病要治,你不能這個樣子,我説進去,她就不肯進。

  姜陽在母親的哀求中住進了醫院。

  家裏本來省吃儉用的那點積蓄在辦理住院手續之後很快花光了,對於白血病近三十萬元的高昂醫療費而言,這些錢只是杯水車薪。

  姜陽的家在常州市武進區農村,一家人靠母親種地父親替別人幹雜活兒來養活,為了能儘快籌錢,父親開始一件件變賣家裏值點錢的東西。

  以前從沒開口求過人的母親則四處奔走向親戚朋友伸手借錢。為了省下住院時的飯錢,母親每天還會步行兩個多小時去城裏給姜陽送飯。

  每次從醫院回來,鄰居們總會圍上去詢問姜陽的病好點了沒有,還有人爭著要輪流去給姜陽送飯。

  姜母:我在裏邊半個月,我就沒有睡覺,陪我女兒,坐在床邊,伏在床上睡,熬了半個月,天天半夜就醒,要錢了,沒錢女兒就沒命了。後來曹主任説別急,想個辦法,再想個辦法

  要把姜陽從死神那裏搶回來,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更為關鍵的是找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如果這個前提條件不滿足,再多的錢都是打水漂。

  不能放棄希望!醫院決定將姜陽的血液資料遞交給中華骨髓庫,尋求他們的幫助。但是醫學知識告訴我們,在非親緣關係的人中尋找配對,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茫茫人海中,要找到合適的捐獻者無異大海撈針。

  等待中,姜陽産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化療的痛苦咬咬牙就可以挺過去,但是“還有沒有活的希望”這個始終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折磨得她心煩意亂。

  在痛苦等待的日子中,姜陽的同學來到醫院看望她,他們無法進入無菌病房,只能通過電視看見這位處於病痛折磨中的夥伴;他們也無法將同學們寫給姜陽的信親手轉交給她. 只能通過病房外的電話把信一封封地讀給她聽

  同學們的問候給了姜陽溫暖、信心和勇氣,她不願意辜負夥伴們的期望。

  時間一分一秒的走過, 她在等待中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煎熬,對於生死懸于一線的姜陽來説,能否成功找到配型相同的造血幹細胞將是對她生命的最終判決。

  小姑娘常對著電話發呆,期望在電話的另一端,醫生會給她帶來一個好消息。

  2004年3月1日,中華骨髓庫給醫院發來了傳真 。

  曹主任:當辦公室通知我説有你的傳真,上寫姜陽已經配到好幾對的時候,那時候我真的非常開心。

  中華骨髓庫為姜陽找到了七位配型相同的志願者,與那些一直找不到配型在等待中抱憾離去的患者相比,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更難得的是其中有一位和姜陽在同一城市,這種成功幾率在骨髓配對過程中更是萬分之一中的萬分之一,這位志願者名叫劉小寅,是市衛生局的一名普通職工。

  據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介紹, 志願者報名的時候和真正配上了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由於本人或是親戚朋友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醫學知識不是很了解、甚至有誤區,志願者和捐獻者最後的比率是有差距的。

  沒有任何物質利益,從小到大就連鹽水瓶都沒挂過的劉曉寅會為一個完全不相識的女孩子走進手術室嗎?

  劉曉寅:當時的想法就是儘快地做完這個手術,儘快移植成功。愛心可以奉獻,生命不能等待。

  在這個江南小城,春天總是陰雨連綿的,可是這一天,天空異常的晴朗。

  曹祥山還記得,當他打電話把配型已經成功的消息告訴姜陽時,姜陽高興得哭了,那天中午,她吃得很香。

  在眾人的幫助下,姜陽的生命之門終於透出了希望之光。

  但是,瞬間的驚喜很快被現實的壓力吞沒了。還要20多萬元,錢從哪兒來?

  姜陽住院以來,家裏已經山窮水盡,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自行車……能賣的全賣掉了,親戚朋友也借遍了。家裏空了,母親的心也空空的。

  姜陽住院前,家裏很少拍照片,姜陽考上初中那年家裏照了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全家福。這張全家福成了這幾個月兩位老人共同的寄託,母親每天都要把照片拿出來看一看。看看上面一家人開心的笑,母親説,如果女兒能回來,一定要帶她多照幾張照片。

  父親是家裏的一座山,為了救女兒,他已經求遍了所有人。最難的骨髓配型問題都已經解決了,怎能因缺錢而延誤治療呢?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這道已經開啟的生命之門無奈的再合上嗎?

  2004年2月22日,《常州晚報》用半版刊登了記者張建國采寫的消息,報道呼籲人們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姜陽。

  記者張建國:出乎我們意料的是第一個出來捐助的是一個學生,局前街小學的學生,叫韓笑,他看了這篇報道,就把它給奶奶看,説可憐,奶奶看了之後説那怎麼辦,我要資助她,就把自己的壓歲錢捐了出來,奶奶陪同,送到了病房。

  在常州市的一所普通小學校裏,孩子們聽説了姜陽的故事,決定用折千紙鶴的方式為這個素昧平生的姐姐祈禱,上千隻的紙鶴凝結著孩子們最純真的願望:姜陽姐姐,快些康復吧。

  教室裏,姜陽住院前的桌椅還保留著,同學們希望姜陽能夠早點回家早點回到他們中間。

  在姜陽的家鄉,有給病人送雞蛋的習俗,雞蛋代表著希望病人和家人早日團聚。美術課上,姜陽的同學在從自己家裏帶來的雞蛋上畫上自己的祝福,盼望著姜陽能早日回到他們身邊。

  3月6日,空中飄著濛濛細雨,姜陽母校的同學們抬上桌子、捧著捐款箱走出校園,來到鎮上最熱鬧的集市,為姜陽募捐醫藥費。

  費舒蕾 :我們在那裏冒著雨,看著周圍的人很多,很高興。我們本來想也許沒有那麼多人,但是最後發現周圍人很多,無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往箱子裏塞錢。我們就想“姜陽有希望了,姜陽一定會看到明天的太陽”

  一批批捐款從工廠、機關等各個地方轉到姜陽父母手中,募捐已經達到了十一萬元,但是距那筆昂貴的手術費還差近十萬。

  病床上的姜陽仍在生死的邊緣,為了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確保最好的手術效果,醫院決定為姜陽提前實施幹細胞移植手術。

  3月31日,幹細胞移植手術將要在這一天進行,移植過程風險很大,經歷了一系列化療之後姜陽體內已經沒有任何抗病毒能力,在無菌病房中,護士為姜陽做手術前的預處理。

  在另一張病床上,捐獻者劉曉寅也已經做好了最後的準備。經過醫生們的仔細檢查,劉曉寅的各項指標均為正常,可以進行手術。

  手術室內,為確保萬無一失,護士開始為姜陽做手術前的最後一次檢查;

  姜陽的同學在手術室外為她加油

  “你一定要加油呀,我們都在看著你呢”

  手術即將開始,從劉小寅血液中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將轉輸到姜陽體內。

  姜陽能否戰勝病魔,走出這道生命之門?

(編輯:溫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