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節目詳解

王陵疑雲(第一集)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5日 09:55


  採土場

  1984年12月3日

  一個星期天的中午,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村小學的幾個學生出門玩耍,穿過一個剛剛被推土機推出的採土場。突然,不知是誰一腳踢中了一個圓圓的東西,幾個孩子急忙跑過去把它拾了起來起,仔細一看,小圓球上居然有鼻子、眼睛和嘴,這竟然是個用泥土燒成的小人頭。

  孩子們撿到“小人頭”的消息很快就在獅子山村傳開了,村民們紛紛圍到了採土場,但誰也説不出這會是什麼東西,大家只是覺得,在這些小人頭的背後,必定隱藏著某種神秘的東西。村幹部感到事關重大,覺得會不會是重大的文物發現,急忙打電話向市博物館彙報此事。博物館考古部主任邱永生很快來到工地,看過“小人頭”後,發現泥土裏不僅僅只有小人頭,而且有身體,它們是一個個外形像人的陶俑。

  邱永生:當時我們看到幾十個,很殘破,當時看的這個俑的形狀,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太大,應該是一個群體性的東西,應該在周邊還會有類似的(兵馬俑的)東西出現。

  邱永生認為這必定是一個重大的發現,經過粗略的觀察之後,立即找人封鎖了現場。

  縮小版兵馬俑

  採土場發現了這麼多陶俑,徐州市的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把市裏最主要的考古人員全都調往現場。

  12月5日,考古專家王愷和他的同事們來到了獅子山下的這個採土場。經過大約60天的探察,發現地下一共有5個俑坑,有三個俑坑比較大,每個坑中估計就有上千個陶俑,另外兩個俑坑相對要小一些,5個俑坑全加起來,陶俑的總數竟然達到了四千多個。

  數量如此龐大的陶俑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埋藏在這裡的意圖又是什麼呢?

  要找到答案就必須看到陶俑的全貌,陶俑既然已經暴露,搶救性發掘工作馬上展開了。

  一個個陶俑被剝去泥土,從沉睡多年的地下顯露出來,陶俑主要有立式和坐式兩種,立式俑的高度是48厘米,而坐式俑的高度只有25厘米。雖然尺寸比起真人小了不少,但每個陶俑五官清晰,四肢完整,完全是按照真人的模樣來製作的。

  兩個多月後,上千人的陶俑群從深埋的地下凸現出來,蔚為壯觀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奇,它們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王愷:這些俑,特別發現有些俑它手上都帶孔,(有的俑)後邊背著箭壺,這樣它就是屬於射箭的弓弩手,有的俑它兩手這麼捧著,它是持長械的,還有一種穿著戰炮,有穿盔甲的,還有一些俑帶帶發髻、髮辮,秦俑有很多編的髮辮都很規範,我們就考慮,會不會這也是兵馬俑。

  這些陶俑,立式的是步兵,坐式的是駕車的馭手和車兵,俑坑中還有馬俑,馬俑後面站著的官員應該是指揮官。整個隊伍裏沒有其他的動物俑,也沒有女性俑,俑的性質非常單純,可以斷定,這次獅子山發現的是兵馬俑軍陣。

  俑坑中的隊伍不能不讓人聯想到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然而,卻又無法和秦俑相比,秦俑和真人大小差不多,而且,兵俑的表情、服飾、髮型都各不一樣,似乎每一名陶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是完完全全真人的複製。

  而眼前的兵俑,神情都很相像,相同兵種的俑更加類似,似乎都是從同樣的模子裏鑄出來的。雖然與秦兵馬俑相比,是縮小版的軍陣,但這些陶俑,同樣代表了一種等級。

  在中國古代禮制中,只有皇帝或者是身世顯赫的人下葬才能使用兵馬俑。迄今為止,在中國的土地上,只發現過兩處大規模的兵馬俑陪葬坑,一處就是陜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軍陣,它是秦始皇的陪葬軍隊,另一處是陜西咸陽發現的楊家灣兵馬俑,它們的主人估計是西漢中央政府的某位高官。

  時代問題

  那麼,徐州獅子山兵馬俑的主人又是誰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從這些陶俑的時代入手,它們是什麼時代埋藏在這裡的呢?

  邱永生:每個時代的風格,它都有一定的顯著的特徵,從這個兵馬俑身上,無論是造型也好、裝束也好、包括它工藝也好,應該是西漢時期的,這種陶俑、兵俑,這一點應該是確鑿無疑的。

  研究人員發現,已經出土的這三處兵馬俑陪葬坑,秦兵馬俑出現在西安附近,西安是當時秦國的都城,楊家灣兵馬俑出現在陜西咸陽,也在西漢時期的首都長安附近。

  而徐州只是西漢時期中央冊封的下屬諸侯國——楚國的首府,是遠離首都的地方,居然也有幾千件兵馬俑被發現。

  為什麼這些兵俑會出現在徐州?它們會是哪位顯赫人物的陪葬呢?

  推測墓主人

  從徐州的歷史來看,從來沒有哪位皇帝葬在徐州,但徐州卻曾經是西漢時期的諸侯國——楚國的都城。

  西漢時期,皇帝劉邦把天下劃分成幾個諸侯國分封給自己的兄弟,他的弟弟被封為楚王,管理以徐州為中心的楚國,徐州曾經存在過十二代劉姓楚王,他們死後都葬在了周圍地區。

  用軍陣送葬是一種等級很高的葬禮,只有楚王統治徐州的時候,才有條件有能力完成這樣的傑作,這些兵馬俑的時代被確定為漢朝已經沒有疑義,那麼,兵馬俑的主人會不會是這十二代劉姓楚王中的一位呢?

  尋找兵馬俑的主人

  王愷:秦始皇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那這個俑它也一定有它的主人,它的主人是誰,它的主人埋在哪,我就有這個疑問,當時就考慮找墓的問題。

  發現兵馬俑的獅子山是坐落在徐州東郊的一個高出地面只有61米的小山包,發掘兵馬俑後不久,人們在獅子山附近,經常能看到王愷,拎著一把奇怪的鏟子,在山坡上東掘一下,西掘一下,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

  考古專家王愷

  王愷是1963年北京大學考古係畢業的老牌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考古工作,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徐州有個考古學家,手拿小鏟找墓,十個有八個準”。

  王愷參加發掘完獅子山兵馬俑後,出任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從此,尋找兵馬俑主人墓葬的重擔就當仁不讓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縮小範圍

  王愷用他的老方法跑遍了兵馬俑坑附近的山山水水,但都一無所獲,畢竟已經兩千多年了,沒有任何明確的線索,要在地下尋找一座墓葬,難度可想而知,王愷知道,必須縮小尋找的範圍找到,發掘兵馬俑時曾經發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從中能不能找到和主墓有關的線索呢?

  在發掘五號坑時,發現了大量的陶馬,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專門放置馬匹的俑坑,令考古人員不解的是,這些陶馬只有個別的馬匹被組裝在了一起,更多的是一些馬的配件散亂堆放著,有成堆的馬腿、還有馬頭和馬軀幹,而且,竟然還有一堆馬耳朵,似乎在下葬時工匠們只是倉促地把配件直接傾倒在馬坑裏了。

  在2號俑坑中,兵馬俑大多面西而立,但其中卻有不少陶俑有的面向南,有的面向北,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俑與絕大多數陶俑的朝向甚至完全相反,不是向西而是面向了正東,這顯然極不週到,同一支隊伍中,士兵怎麼能左顧右盼,有人甚至反向行進呢?

  這種倉促似乎表明,墓主人的下葬非常草率,這可能是一次非正常的葬禮。

  雖然有些俑的朝向不同,但絕大多數兵俑的都是面向西方的。

  王愷:參照秦始皇兵馬俑,它是面向東的,它的墓在(俑)的西邊,我當時就考慮,這個墓的主人的墓葬,很可能就在俑東邊的獅子上。

  兵馬俑面向西方,那麼,他們守衛的主人就應該在兵俑的東面,這是一種合理的推斷,俑坑的東邊正是這座不高的獅子山。而且,獅子山是一座石頭山,幾十厘米厚的土層下就是岩石,徐州已經發現的幾座西漢墓葬,都是在石頭山中開鑿而成的。

  這一切似乎都説明,獅子山符合修建陵墓的條件,於是,王愷把他尋找主墓的目光全部投向了這裡。

  漢瓦

  這天,王愷有來到了獅子山上,在地上他發現了幾塊不起眼的陶瓦碎片,仔細看過後,王愷斷定,這些都是漢代的瓦片,王愷一下子興奮起來,因為,這些瓦片説明,獅子山上曾經存在過漢代的建築物。

  王愷知道,墓葬之上,必然有陵園,這些漢瓦,可能就是來自於陵園的建築物,也就是説,獅子山上,真的可能有墓葬存在。

  王愷意識到,他尋找墓葬的方向是正確的,為了得到更多的線索,他每週都要上山幾次,而且一呆就是很長時間。

  王愷:我就不斷上山去跑,想了解點蛛絲馬跡,跑了好多次,恐怕在這山上轉的次數無法計算,甚至於哪兒有塊石頭,哪兒有個草,我都比較清楚。

  石頭

  這天,王愷在上山途中碰到一位植樹的村民,閒聊中村民對王凱説,早年獅子山下有許多碎石子,農民不需開山炸石就可以挑石子去賣。

  這幾句話讓王愷眼前一亮,獅子山是一座石頭山,要在山上修墓,必定要鑿石開山,碎石可能是歷史上開山遺留下來的。

  在村民的指引下,王愷來到了這些碎石旁。

  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這些石塊是兩千年前開山時鑿出來的呢?王愷連自己也不知道該在石堆中尋找什麼,他只是一塊塊地撥弄著石頭,希望能夠找到蛛絲馬跡。

  他拿起一塊石頭。

  突然,他被自己看到的東西驚呆了,在這塊石頭上面,有清晰的人工鑿痕,王愷知道,他找到了他最想看到的證據,現代人開山都是用炸藥,不可能再用鑿子,這塊帶有鑿痕的石頭,可能就是兩千年前鑿墓時留下來的,兵馬俑的主人墓應該就在獅子山上。

  但墓葬會在獅子山的什麼地方呢?山上幾十厘米的土層下就是石頭,找墓的洛陽鏟也毫無用武之地。王愷只能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兵馬俑坑,希望能夠再次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就在俑坑中,王愷和考古人員發現了更多的反常現象。

  異常

  俑坑的四壁十分隨意和簡陋,似乎根本就未作平整,坑壁上的土已經鬆散和脫落了;俑坑的底部凹凸不平,一號俑坑靠東頭的地方,就連坑中的岩石都沒有除去,陶俑好像是隨意就擺放到了岩石上,俑坑的中部凸起一塊大石頭,把整個軍陣一分為二,大石頭上還因陋就簡地放置了馬俑和官吏俑,似乎是一個指揮臺。這些岩石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兵馬俑的布陣,而清理掉它們並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是什麼原因讓下葬者能做但卻沒有去做呢?

  邱永生:無論是秦俑還是楊俑,它們的坑都做得非常講究,非常規整,比如秦俑,它有好多巷道,地下有鋪地磚,上面有蓬木結構,漢代楊俑在坑上也有一些特意的處理,在徐州的兵馬俑,我們在發掘時就看到了,它做得非常草率。

  俑坑中大多數兵俑的排列還稍有規律性,每排陶俑的數量大約是八個,前後兩排的間隔也差不多,但有很多地方卻非常淩亂,有的每排人數只有兩、三人,前後排的距離也拉得很開,陶俑洗洗疏疏,而有的每排人數卻達到了十幾人,陶俑全都擠成一堆,摩肩接踵,令人眼花繚亂,根本就沒有軍隊的隊列、陣型的樣子。

  俑坑中兵俑的種類有七、八種之多,按一般常規來講,各兵種應該分別統一起來,按各自的方陣下葬。但在這裡,所有兵種都混在一塊了,髮辮俑裏混著發髻俑,發髻俑裏混著戴頭盔俑,持長械俑裏混著弓弩手俑;中國古代的車兵制度通常是一乘車上有一個馭手、一個甲士或兩個甲士,但二號俑坑中卻是二三排馭手俑間雜著四五排甲士俑,馭手和甲士明顯不成比例,完全沒有按照戰鬥隊形來排列;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二號坑成群的跪坐式車兵俑中,竟然莫名其妙地站著一個孤零零的步兵俑。

  王愷:打個比方吧,咱們現在這空軍、海軍、陸軍不能混到一塊兒去,混到一塊兒去軍種就搞混了,它裏頭就混了。

  機謀

  王愷發現的異常讓他非常不解,葬禮在中國古代是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必定是莊嚴肅穆,一切井井有條,作為陪葬坑中的兵馬俑,也一定要按照當時軍隊的陣容,騎兵、步兵、戰車,各就各位,埋入地下,因為,按照當時的邏輯,只有一支正規的軍隊,才具有戰鬥力,才可能在地下保衛墓主人的安全。

  然而,徐州的兵馬俑坑中卻出現了這麼多細節上的不週到,這種種的不週之處説明,下葬人員似乎根本就沒把葬禮當回事,匆匆忙忙、倉促草率地把兵馬俑隨便往俑坑中一扔就完事了,而這一切在注重禮教的中國古代,是要冒殺頭之罪的,是什麼原因讓工匠們敢做這種冒天下大不韙的事呢?

  這混亂不堪的兵馬俑軍陣背後,必定隱藏著某種重大的機謀,王愷仿佛看到了一片手忙腳亂、淩亂不堪的景象,兩千年前的徐州,必定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這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定和兵馬俑軍陣的主人有關。

  然而,這位神秘的主人是誰仍然是個謎,對王愷來説,一方面要尋找兵馬俑軍陣的主人,同時,他還要探尋歷史上的某起神秘事件。找到兵馬俑的主人也許就能揭開隱藏背後的神秘事件,看來,尋找兵馬俑的主人,成為破解所有謎題的關鍵。

  王愷在俑坑中沒有發現有關主墓更進一步的線索,但卻堅定了他的猜測,墓主人是被非正常埋葬的,王愷一定要找到兵馬俑主人墓葬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然而,獅子山雖然不高,但方圓也有幾千平方米,獅子山村就坐落在這座小山頭上,山坡上的民居鱗次櫛比,總不能挨家挨戶跑到人家屋子裏挖幾個坑然後走人吧,怎樣才能找到獅子山兵馬俑的主人墓葬呢?

  無奈之下,王愷開始求助於現代科技手段。

  三次會戰

  坐落在徐州南郊的中國礦業大學有許多地質物探方面的專家,王愷向他們發出了請求。

  1988年春,物探權威寧書年教授毛遂自薦,邀請了全國三十多位地質專家,攜帶七、八种先進儀器,對獅子山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探測,專家們在地上插入電極後通電,儀器上會顯示不同地層的導電情況,地下如果是礦藏或地下水,導電情況將不同於岩石,地下有洞穴或者墓室也能顯示異常,王愷對這次尋找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王愷:那當然厲害了,寧書年親自挂帥,在全國調一些先進的儀器,幾十個專家。

  專家們忙碌了十幾天,測出了導電異常區,最後在圖上畫出了一塊黑區,這裡位於獅子山主峰的西南側,正對著一戶村民,專家肯定地説這就是墓道。

  王愷:當時在我腦子裏也就説百分之百地抓著了,這個墓,花一萬塊錢把(村民的)房子買下來,就在那院裏頭,畫的線上,一挖不到一米深就是基岩,再挖,不到一米還是基岩,又泡湯了。

  這次用科技手段找墓失敗了,圖上的黑區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專家一時也解釋不清,但絕對不是墓。

  規模浩大的找墓工作最終無功而返,喧囂的獅子山歸於平靜,但就在這萬籟無聲的時刻,人們分明還能感覺到有一顆不平靜的心在跳動,那是王愷還不甘心,獅子山兵馬俑的主人墓到底在哪兒呢?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