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衛視週刊》:揭密《第一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5日 16:40 來源:

  文/原聲

  來源:《衛視週刊》


  採訪《第一線》時正好趕上欄目的一次“公審大會”,所謂“公審大會”,是指每週舉辦的集體審片會。記者走進節目組獲悉,能夠有此待遇的片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是欄目的重點選題,這樣的選題無論從製作力量、製作週期和製作資金都有傾斜政策;第二,必須具有可供解剖的典型意義,通過這樣的節目分析,可以讓欄目組成員受益匪淺。可在我看來,似乎還得有第三個條件:該片的編導必須臉皮足夠厚,心理素質足夠過硬,否則,很可能會在“公審”階段中途崩潰。我採訪的這天,欄目組幾乎所有的成員都到場了,黑壓壓坐了一屋子。和中央電視臺其他欄目一樣,《第一線》的辦公條件也非常艱苦,30多人擠在一大間屋子裏,尤其是這種人頭齊的時候,更是熱鬧非凡。

  這天公審的片子是欄目預期值很高的重點選題《中原打黑第一案》,分別從公檢法司等幾個環節透視這個公安部督辦的大案。原定計劃4集,可編導編出了6集。就我初步的觀感來看,片子波瀾壯闊,如行雲流水,可視性已非常高。公審會逐集審看大家七嘴八舌得提意見,從拍攝方式,編輯技巧、敘述方式、機構形態甚至特技手段都提出了修改意見,有些還相當尖銳。


  審片間隙,我接觸了多位編導,大家居然都很喜愛這種“公審”方式,説這種常常不留情面的“揭短”不經意間已成了他們快速提高的訣竅??從別人的彎路上找到自己的捷徑。而對被公審者來説,“批評你是為了讓你更好地進步”,你沒有不服氣的份兒。整個“公審大會”緊張、熱烈、而又不乏幽默和輕鬆,感受著這般濃厚的業務氛圍,我對《第一線》這個年輕的欄目肅然起敬。

  《第一線》是中央電視臺去年底創辦的“社會與法”頻道中大型警法人物欄目,每週一至週日晚黃金時間播出,每期20分鐘。欄目定位是從警法人物不同凡響的職業生涯中截取奇人、奇案、奇事、奇情為表現對象,用穿插著刀光劍影的畫面和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拉動觀眾“視欲”;用人物身上一系列可歌可泣行為所構成的傳奇人生感動觀眾。通過截取特定人物和事件的“矛盾切點”,表現罪與罰交鋒中的大智大勇,通過具體執法過程中的行為與心理,講述正義與邪惡較量中的驚心動魄,最終在觀眾面前展現出一幅在警法戰線上穿梭奔波、無私奉獻的人生畫卷。

  正像欄目的宣傳語説的那樣:“講述傳奇故事,直面本色人生。”欄目風格是淡化靜態的傳記因素,強化動態的故事因素,選取人生的橫斷面,以充滿矛盾衝突的事件推動情節發展,營造敘事高潮。充分壓縮敘事時空,以案帶人,以事帶人,在事件進程中塑造人物、表現人物。

  經過3個多月的播出,《第一線》的創作思路和播出格局基本確定,即週一至週五為紀實故事,週六週日作為週末版是現場訪談。目前已得到觀眾的認可和肯定。欄目播出的《打拐神探:施華山》、《火眼金睛:蘇鵬》、《緝毒衛士:萬凱》、《王牌公訴人:吳筱萍》,創了收視率高點。一些系列節目,如《人民喜愛的十大警察》、《十大反貪局長》等也深受觀眾歡迎。在社會與法頻道,《第一線》欄目屬於收視比較穩定的欄目,在自製欄目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看了多期節目,第一線的含義似可作如下解讀:一是“第一現場”的實戰魅力,二是“鋒線人物”的職業魅力,二者相加,凸現出這個欄目的先天的吸引力。《第一線》的節目組顯然相當聰明,整個欄目策略打的就是這兩個點。欄目近期打造的系列節目《中國神探》分別播出了“天府神探”、“山城神探”和“中原神探”,收視率一路飆升,迭創新高。剛剛播出一百多期,全國公檢法司便紛紛密切關注該欄目,並以上此欄目為榮。足見其社會影響力之大。

  編導們製作節目的過程中常常也會遭遇“一線”風險,在一次拍攝武警撲滅山火的行動中,兩男兩女組成的攝製組背負沉重的器材在山林裏追了一夜,四個人的衣服全部被毀,為拍到最前線的鏡頭,幾次闖進了火口,冒著被火舌灼傷的危險。拍攝《中原打黑第一案》時,女編導魏鴻目睹了9名主犯綁赴刑場執行槍決的全過程,現場的震撼讓她幾次落淚。《第一線》欄目的編導攝像幾乎都有過流淚的經歷,經常是採訪的嘉賓説到動情處落淚,周圍的編導攝像跟著哭成一團。他們説,警察這個職業太神聖了,不深入採訪,沒有人能真正感受到他們所時刻面臨的巨大危險,了解他們付出的犧牲。

  看《第一線》的節目除了經常被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和現場情節吸引外,一個突出的感受是製作精良。用欄目組編導的話講:“這是因為我們有個做過紀錄片的製片人。”該欄目製片人、人稱“肖博士”的肖同慶在此之前一直在央視名牌欄目《見證》當主編,主政《第一線》後,沒有因為日播欄目而放棄高要求,而是把紀錄片的製作要求帶到了欄目組。從採訪用光、到鏡頭專業化水準,從編輯技巧到聲音製作,道道工序,都向國際水準看齊。甚至只有大製作才動用的移動軌和搖臂,在第一線也會經常使用,即便只是一個開場鏡頭。肖博士經常説的一句話是:“收視率我們不能保證期期提高,但我們的製作水準必須專業,否則丟不起這人。”

  《第一線》是個年輕的團隊,説他們年輕是因為組建不到半年,同時,這個女孩佔相當比例的團隊朝氣蓬勃,極富感染力和工作激情。採訪過程中,製片人肖同慶自豪地説,我們有一支女將別動隊,號稱“七仙女”,能徵慣戰、戰無不勝、不讓鬚眉,我為她們自豪。

  據肖同慶介紹,《第一線》這個名字來之不易。“我們都會珍惜這個欄目,都會為他的尊嚴和榮譽而戰。”我想,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佔儘先機,先聲奪人。有了這樣一個團隊,中央電視臺又有了一個品牌欄目。

責編:西尋

相關視頻
熱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