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0日 14:23 來源:
?魏 鴻
肖博士是誰?
2004年底,CCTV-12全面改制的時候,肖博士出現了!
這個社教中心學歷最高的人──《見證》欄目的主編,就要無條件地接管《新聞夜話》的原班人馬。新聞嫁給紀錄片?怎麼想都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前途難料,許多人都準備撤了,但是強烈的好奇心又使得大家特別想知道新來的製片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上網,搜索,輸入“肖同慶”三個字,很快,一份還算詳細的個人簡歷出來了:七年前博士畢業進臺後,一直在和紀錄片廝混,寫的書,做的文,深刻地無法讀懂。一個學者型的電視人,一個儒雅的博士該不會是印象中的書獃子吧?由他來掌管一幫個性張揚的新聞記者,成麼?
第一次與肖博士正式見面,是董石才主任隆重向我們介紹他的來歷:社教中心學歷最高的人;大型系列片《百年中國》的總撰稿;《見證》欄目的主編;著書立撰多部;籌備即將上馬的新欄目做樣片時的拼命三郎……
再看肖博士一身休閒打扮,瘦高的個子,鼻樑上架著所有學問人必不可少的眼鏡,腰板極不情願挺直似地坐著,未開口先滿臉率真地笑了:“我是空降過來的,沒有帶一兵一卒,以後要仰仗各位的支持了……”
寄人籬下的快樂時光
博士一番話之後,大家的心裏開始有底了,沒想到他是如此地謙和;沒想到他是如此地真實;沒想到他的真誠很快打動了我們;沒想到看了樣片後動搖了我要走的慾望……總之是他的出現,讓許多人浮躁的心安然了許多。
社會與法頻道開播日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新欄目籌備組暫居《見證》的紅樓小院。小院內常能見到喜鵲飛來飛去,落在枝頭從容地享受柿子果的香甜;貓貓狗狗的小動物大搖大擺地出來進去如入無人之地;《見證》的兄弟姐妹們見了肖博士帶來的隊伍亦如自家人般體貼、親熱,偶爾也會有一兩句酸酸的話撂給肖博士:“另立門戶了,人丁興旺啊!”
就在那間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組裏人員從剛開始的三、四個人增加到十幾個,再到二十幾個,隔壁就是《見證》的辦公室,仗著是肖博士的娘家,我們在此白吃白喝,嘻笑打鬧。平靜的小院突然來了我們這些唧唧喳喳好奇心十足的人,連物業管理人員都覺得小院熱鬧了許多,有事沒事總打聽我們是哪部分的?是否要在此安營紮寨?
《見證》的成員個個直呼製片人陳曉卿的大名,陳曉卿有事沒事也過來跟我們開開玩笑,但是我們這邊全是新來乍到摸不著東西南北的人,加之總有人誠惶誠恐地慕名前來應,“肖老師、肖博士”胡亂地叫著,那種生分與隔壁儼然一家人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心中不免有些羨慕:也許不久的將來,博士面前我們也可以沒大沒小呢!
因為以前沒有接觸過做紀錄片的人,見到他們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但是陳曉卿的大名還是有所耳聞的,於是我們中先入駐紅樓小院的幾個人開始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在他背後對著一個個新來的人指指點點地介紹:“那個臉黑黑的人就是陳曉卿啊。” 後來陸續見到了孫曾田、梁碧波等幾位中國紀錄片大腕,他們身上某種共性的特質跟肖博士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開始被他們吸引了,私下裏竊竊私語:為什麼做紀錄片的人能如此真實、平和地生活?為什麼跟他們接觸會沒有壓力,感覺比較舒服?甚至他們在跟你半真半假開玩笑的時候,你也無須防備受傷害,因為他們沒有絲毫的惡意。
後來無意間看到白岩松為紀錄片人群畫的素描,略有同感:他們似乎不尊重領導,卻注意普通人的感受,他們怕“大大”的事,卻喜歡在生活中、在“大大”的事中,找一個“小小”的點,然後把它們放大;他們最怕的是假,最擔憂的是不專業,最期望的是拍的玩意叫作品,放個幾年拿出來還能看……
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要做出20集備播節目,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一切都在緊張忙碌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能在緊張備播的日子裏與這些電視精英人群相識相望,有點誤入桃花源的感覺,有時候竟會忘了開播壓力。直到有一天我們又在沒日沒夜地蹭《見證》的機房,忘了《見證》的節目也要正常播出。那天陳曉卿悄悄站在我們身後,手裏拿著要審的片子,對我們説:讓我先審片吧,看你們一時半晌也編不完,如果我説現在不讓你們用了,肖博士會不會從這樓上跳下去?
為誰消得人憔悴?
2004年12月28日,社會與法頻道終於開播了,盛大的開播晚會現場不僅邀請了國內各政法領域的頭面人物,作為各欄目的製片人也都應邀到開播晚會現場同慶開播。我們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在蝸居辦公室博士每天必看的開播倒計時牌上,畫滿了張燈結綵的燈籠,再用火紅的筆寫上大大的“同慶開播!”一個多月來為了這一天付出的辛苦都隨風飄去了,整個頻道的置換創辦從決策、拿方案、做樣片、招兵買馬到開播,只有3個月的時間,誰説不是一個奇跡呢?而我們從認識博士到下決心留在麾下,日夜奮戰迎接開播,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那會兒大家一致感嘆:博士的名字起得真好,他的到來總是伴隨普天同慶!
開播了,博士終於可以安心回家睡覺了。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背影雖然疲憊但是快樂的樣子,我們有時候會想起那些日子每當深夜他和主編挨個送我們下班回家的情形;想起他為每個加班的人張羅訂餐的情形;想起有時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偶然在門口碰到博士,他會煞有介事地向你鞠躬,並且鄭重其事地説:“辛苦啦,謝謝諸位”……
博士惜才愛將的迫切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幾番挖人行動都由我去執行,當然挖人也是有對象和原則的,並非不擇手段。但是只要是發現了可造之才,博士眉宇間透出的興奮完全溢於言表,主編馮冀與他的配合默契更是令人嘆服,從策劃、分析、致電、面談到猜測口味、選擇合適的地點吃飯,赤誠相待的那份真誠和熱情誰能不受感動?誰又舍得拒絕?
那天梁碧波老師給我講了一個讓他感動的故事,説到了博士的可敬之處:一年前拍《守望三峽》,梁老師帶的拍攝組淩晨5點開船,那天眾人淩晨4點起床,誰也沒想到肖博士已早早等在江邊,請大家吃完早飯,站在寒風中目送攝製組遠去……那天之後,梁老師就發誓:以後無論是什麼時候,只要是肖博士的事他都會特別放在心上……
千里姻緣“一線”牽
時常在飯堂聽到《第一線》的“七仙女”唧唧喳喳樂哈哈的其他欄目的人,時不時會羨慕地説:咳,頻道的美女都集中在《第一線》啦!於是又有人説了:美女在《第一線》會比較安全。話音未落肖博士就異常警惕地説:你什麼意思?是説我不正常嗎?哈哈,類似回味無窮的小幽默總會不時地在緊張的工作中出現,肖博士的幽默和過人的情商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在調劑著第一線工作節奏。這哪像印象中讀死書、死讀書的博士呀!肖博士用他的行動改變了我們對博士稱號的偏見,原來博士兩字不是僅代表博學的!
《第一線》順利開播後,《見證》的兄弟姐妹給博士算了一筆帳,即使是天天審片,每天也要N多個小時;而他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似乎並沒有被繁瑣的事務所累──
不知道博士用了什麼方法使得《第一線》的收視率穩步攀升、品質有口皆碑;使得欄目內歡聲笑語,路過之人羨慕不止;使得來自各方的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説起《第一線》就備感驕傲;而且滿屋的嬌聲細語在談笑間會由衷地盛讚《第一線》的男士個個紳士……
只記得博士為《第一線》寫的工作手冊開篇竟是“愛情箴言”,字裏行間他所表達的特別處事之道就是對待愛情忠貞不渝的四個字──不離不棄。博士笑語:不能始亂終棄,既然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就應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常廝守、勿相忘、共貪歡!
原來肖博士是個徹徹底底的完美理想主義者,他追求的或許是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的,但是他會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品味。不過有時也會胡言亂語……
英雄酒短
博士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會“胡言亂語”,博士的醉常常伴隨的是滿口失控的英文,以我們的理解,原本正常人説英文都會語無倫次的,以博士平日裏謙遜的治學為人態度,恐怕只有在酒醉的時候暴露一下實在無法掩飾的學問了。博士的經典語言早已在《見證》廣為流傳──“Give me a pen , please!” 瞧瞧人家! 喝多了要個盆都如此中西合璧,真真令人嘆服!如果此時你借機誇他兩句,他還會給你唱字正腔圓的京劇“空城計”,然後還會給你詳解唱詞的大意,很負責呢!
真正見識博士的醉意,是在我的片子被公審之後。那天我和朱紅群合作的6集系列紀實片《中原涉黑第一案》完成編輯,第一次在欄目進行公審,由於該案拍攝期間遭遇的種種磨難,使得它的出爐給大家帶來了些許的期待,加之它是欄目創意策劃成功的一個案例,審完片之後,肖博士決定為我和朱紅群慶功,欄目組全體人員來到“湘約人家”共進晚餐,一醉方休。
席間博士開始策劃給缺席的幾位“家庭成員”發騷擾短信,意在提醒他們加強團隊意識,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於是每人編輯一個字的短信同時群發,就構成了這樣的短信內容:“做愛做的事,交配交的人,在第一線。”
沒想到短信效應給缺席人等帶來了莫大的刺激,他們紛紛來電詢問我們這邊發生了什麼。於是在座的20多位同仁又編輯一條同樣的短信群發給他們,內容就是:“肖叔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那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大家開玩笑説那天是我和朱紅群大喜的日子,可喜可賀!我們也就佯裝新人開始給大家輪番敬酒。肖博士就在一片狂歡之中醉意朦朧了,等到一個個心情不安的人打電話過來詢問肖博士怎麼啦的時候,肖博士就開始口吐蓮花,那些不聽話的、管也管不住的英文就開始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了:“who are you?” “hurry up ! hurry up xiangyuerenjia.” ……
我們從《見證》的紅樓小院搬走後,陳曉卿老師悵然若失,合作8年的搭檔轉戰移師,不由得心生感傷,於是就有了3日後廣為傳閱的名文《你看你看博士的臉》,此後不斷讀到回應的文章。那天酒後我看到英雄酒短的博士,也有了回應的衝動,畢竟欲走還留的我無意中見證了博士開闢《第一線》戰場的難得經歷,也想在此向敬愛的陳曉卿老師彙報:博士已然成長,您就放心吧!不過看到博士競聘製片人的現場有你派來的臥底助陣,好感動你們的情意綿綿。呵呵……
2005年6月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