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徐霞客與鳳慶---最後的青龍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2日 09:49 來源:CCTV.com

  公元1639年的一天,離開今天雲南鳳慶的旅行家徐霞客來到瀾滄江邊,乘一葉小舟北渡瀾滄江,盯著濁急的江流,聽著震耳的濤聲,多少有些心驚的徐霞客大概在想,如果有橋橫于江上該有多好。


  與徐霞客有同樣想法的肯定還有往來鳳慶與大理間的馬幫。瀾滄江滾滾流過雲南,來到鳳慶的崇山峻嶺就變得湍急咆哮,鳳慶隔江與雲南大理相望。這條養育了兩岸百姓的江水也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

  據説諸葛亮也在江邊遇到了麻煩,南征的大軍路過此地時誤飲了當地的泉水,飲水者都變得不能説話,於是有了這塊原來在江邊不遠的刻有“此水啞毒”的石碑。諸葛亮來沒來過這裡無從考證,但江邊這幅“圖開八陣,排石還當法臥龍”的對聯還真把他搬到這來了.

  馬幫的夢想在清乾隆年間得以實現,這是一項現在看來都十分艱巨的工程,

  據説一位建橋老師傅的兒子在完工前不慎落水,被一股如同蛟龍的白霧托起,人們説橋建在了龍脈上,青龍橋因此得名。


  位於鳳慶東北深山裏的青龍橋長不過百米,但從此,瀾滄江兩岸,沿江幾百公里的地方有了一條往來的捷徑。

  橋修好了,一隊隊的馬幫遙遙晃晃的過橋運出茶葉,滇紅茶的創始人馮紹裘過橋到鳳慶創建茶廠,中國抗日遠征軍過橋奔赴戰場,不到3米寬的青龍橋卻跨越著百年曆史長河中一個個永恒的瞬間。也有人留戀橋頭橋廊的別致,隨手留下天南地北、風格迥異的詩歌和對聯,給奔騰咆哮的江水之上的古橋增添了幾分文氣。

  因為青龍橋的咽喉地位,幾乎每根橋鏈都沐浴過戰火,日軍的飛機也曾在橋邊投下炸彈,因各種原因,青龍橋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橋上的繁忙從未中斷。上世紀80年代,它上遊不遠處建起了莽街渡公路橋,青龍橋開始沉寂。2002年青龍橋下游的小灣電站開工,將建起一座292米高的大壩,莽街渡橋冷落了青龍橋,小灣電站卻要把兩橋一起淹沒,我們看到青龍橋是它2004年最後的身影。

  徐霞客沒有享受到信步天塹的自如,倒也因此沒有了對古橋消失的惆悵,有幾分失落的大概只有橋邊的幾戶村民和橋下的瀾滄江,這個陪伴古橋走過兩百多個春秋的滔滔江水放緩了奔騰的步伐,依依惜別這最後的青龍橋。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