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杭州地圖上,蘇堤西面有一條小路叫西山路。其實,它原是西湖上的一條長堤,是與蘇堤、白堤齊名的“西湖三堤”。現在的杭州地圖上,它還原成舊日模樣,名曰楊公堤。
公元1508年,四川人楊孟瑛到杭州任知府。當時的西湖已是一片荒蕪景象,蘇堤與陸地連為一片,堤上六橋之下,水流如線,“蘇堤春曉”名存實亡。`西湖堙塞除了自然的因素,還有人為的原因。明初,官府把傍湖的水面劃給了巨富豪門,這些富家在湖面上或填湖築屋,或種植菱藕,或佔湖為田。楊孟瑛認為,西湖對於杭州關係甚大,疏浚西湖勢在必行。
| |
自白居易、蘇東坡開始,歷代治理西湖都帶有了裝點湖山的目的,楊孟瑛也是如此。他將疏浚挖出的淤泥,一部分補築蘇堤,將蘇堤加高拓寬,又遍植桃柳,恢復了“六橋煙柳”景色,剩餘部分倣蘇堤另築一堤。此堤從棲霞嶺始,繞丁家山直至南山,杭州人稱它“楊堤”,或“楊公堤”。楊堤在蘇堤的西面,堤上有“環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六座橋,俗稱“裏六橋”。它與蘇堤六橋合稱為“西湖十二橋”。遺憾的是,清朝以後,裏湖逐漸淤塞,田桑擴大。楊堤終於廢去,成了湖西的一條路??西山路。
2003年,杭州開始了大規模的“西湖西進”工程,目的是恢復湖西濕地。西山路又成為湖上長堤,依舊稱做“楊公堤”。在它以西是大面積的湖水、濕地。遠遠望去,水面上蘆葦飄蕩,小船搖曳,是一種與外西湖截然不同的鄉野情趣。
五百年前,郡守楊孟瑛力排眾議浚湖築堤,留下了“賢太守”的美名。五百年後,楊公堤再現西湖,那是杭州人夢的延續。從白居易、蘇東坡,到楊孟瑛,西湖歷史的開始,也是杭州人尋夢的開始。
今天的楊公堤,又重新拾掇起那一個個曾經熟悉的場景。
| |
茅家水村有“醉白樓”,那是當年白居易醉酒賞景之處;法相寺門前的唐代古樟至今留名,是因為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為它寫了《樟亭記》;都錦生故居那臺老織錦機,仿佛還在編織著一個華麗的夢……時光就這樣精心地雕琢著西湖,將一灣山水附著上浪漫的氣質,從此再也抹不掉了。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