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門 畹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2日 15:38 來源:CCTV.com

  這裡是一個城區面積只有3.8平方公里的西南小城,它曾經是我國最小的城市;在它的城區裏,叫得上名字的馬路只有四條,可就是這樣一個小城,卻一再地被很多國家出版的世界地圖著重標出。


  畹町在傣語中的意思是“太陽當頂的地方”,和雲南西部的眾多城鎮一樣,畹町的城區也是一個河流沖積而成的壩子,但是,與其它壩子不同的是,這個壩子擁有著兩個國家的兩座城市??中國的畹町和緬甸的九谷,畹町河便是兩座城的分界線,自然也是兩國的國境線。


  如果不是界碑的特別提醒,沒有人會認為這條在壩子中間潺潺流淌的小河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條河就是畹町河。兩岸邊民世代毗鄰而居,千百年來他們種的是同樣的莊稼,吃的是一條河的水。人們很難想象,看似渾然一體的壩子,卻是兩個國家的國門,難怪人們用“一城兩國”來形容這裡了。也正是這特殊的地理位置,把畹町推向了世界的視野。1938年,滇緬公路全線貫通,這條由昆明通往緬甸臘戍的公路是中國在日軍重重封鎖下獲得盟國支援的唯一通道,大量的援華物資通過緬甸的仰光,到達臘戍,又通過畹町進入我國。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裏,畹町自然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而畹町河上這座橋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此後,幾十萬中國抗日遠征軍也正是從畹町橋走出國門,參與抗戰的。

  今天,站在小巧玲瓏,寧靜安詳的畹町街頭,人們幾乎忘記了60多年前畹町抗戰時的情形,可是畹町的街道卻忠實地記錄了當年的盪氣迴腸。在畹町地圖上,有明確命名的馬路只有四條,它們分別為民主街、國防街、和平街、建設路。沒有人知道這些名字是什麼時候確立的,只知道畹町地方誌中關於民主街、國防街的最初記載是在1942年,那一年,正是中國軍民抗戰最激烈緊要的關頭,也許這樣的道路名稱恰好表達了人們的心聲。

  這座位於中心街區的雕塑是1988年樹立的,當時畹町是我國最小的城市,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依託進出口貿易,這個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居然人均國民生産總值超過800美元,是當時全國36個小康城市中的一個。如今,區劃調整之後的畹町不再是一座獨立的城市,而是作為瑞麗市的經濟開發區存在著,但畹町橋的忙碌卻絲毫不減當年。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