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天,蘇州城來了一位名叫李知常的道士。他想在當年闔閭稱王前的住所處蓋一所道觀,即今天玄妙觀的前身。這個位置在蘇州內城的後面,按前朝後市的説法,它應該是熱鬧的市口。果然,若干年後,這裡有了一個繁華的觀前鬧市。
| |
當你走進峽谷般的觀前鬧市南部,一個叫北局的地方車流不息,而涌動的人群又使你驚惶失措。這時有人説,這兒也叫“小公園”,你是不是覺得蘇州人很有幽默感?
其實在半個世紀前,這兒倒有點公園的影子。地方空曠,空氣新鮮,東南有土墩,是兒童放風箏的去處。空地常有人跑馬,不過有時也作處決要犯的刑場。入夜鬼氣森森,膽小的人絕對不敢打這兒經過。
此地最早是宋代官署“北一廂”的所在。“廂”相當於直屬中央的中級法院,是個打官司的地方,元末張士誠索性改成監獄。那時探監要從南邊富仁坊巷過橋進來,這橋就叫“進監橋”。那麼,什麼時候改為“北局”的呢?這還要從太監弄説起。
太監弄,位於觀前街中部與宮巷相接,舊名“宮巷南西巷”。明代,蘇州的織造業己相當發達。因而,朝廷在蘇州設立織造局,專門為皇家製作宮服。皇帝專派親信金玉、如意兩太監主持其事,還有不少中小太監做助手。那時,織造局設在觀前街中段之南,後來在帶城橋下塘再設織造局,為便於稱呼,一稱北局,一稱南局。北局之名也由此而來。金玉、如意兩太監住在宮巷南西巷,住得久了,就習稱為太監弄了。而這一條200多米長的巷弄之所以聞名於世,還是和吃喝有關。
眼前就是聞名遐邇的得月樓。60年代《滿意不滿意》,80年代《小小得月樓》。這兩部電影讓太監弄裏的得月樓吸引了四海的賓客。泰國公主、威尼斯市長都慕名而來,各國媒體爭相報道。説道底,還是美食誘人。這個依傍觀前商貿而酒樓林立的太監弄,因為松鶴樓、得月樓、上海老正興、功德林、五芳齋一些老飯店在此聚集,故有“吃煞太監弄”之説。
百年的滄桑,觀前街、北局、太監弄組成了一個風雨不衰的觀前鬧市。當年的道士李知常,倘若看到今天觀前的繁華遠勝於玄妙觀的香火,不知做何感想呢?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