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楓橋夜泊》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9日 09:21 來源:CCTV.com

  公元七百多年前的一天,唐朝一個落榜的考生心灰意冷的從長安乘船回蘇州。在小船的搖晃中,這個叫張繼的書生輾轉難眠。不覺中,小船已停靠在了蘇州寒山寺旁的楓橋邊。此刻夜半鐘起,江楓颯颯,漁火點點,他不禁對景吟詩。這一首《楓橋夜泊》,使一座橋和一座寺院蜚聲海內外。


  這是一座月牙形單孔石拱橋,它橫臥于蘇州古運河之上,河畔綠樹逶迤,橋身藤蔓亂挂。楓橋一帶並不長楓樹,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美麗的錯誤。因為地處運河交通要衝,每當皇家的漕運船隊浩浩蕩蕩由此北上,這座橋就要由兵丁封鎖起來不讓閒人通過,人們就叫它封橋了。匆匆而過的張繼或是筆誤,或是後人有心而為,將詩名題為《楓橋夜泊》,人們便從此將錯就錯了。連這一段運河,也有了一個楓江的雅稱。歲月風霜,唐代的楓橋早已不在。眼前的楓橋,為清代同治年間重建。

  一首詩,使一個落魄的書生揚名至今,也讓楓橋成為蘇州三百橋之首。古往今來的人們品味著詩的意境,也考證著詩的出處。有學者就描畫了一幅出人意料的《楓橋夜泊》地圖。詩中的“烏啼”不是烏鴉叫,而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處,有一座烏啼橋。它建於隋大業七年,毀於清同治年間。“江楓”是寒山寺旁的江村橋與楓橋。而“愁眠”,則是運河西岸,對著寒山寺大約兩公里的孤山,它又名愁眠山。當然,這幅地圖多為後人牽強附會而為。但是,江村橋和楓橋確實存在。當年,楓橋一帶商埠林立,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個重要的關口。


  明朝年間,由於倭寇經常在沿海登陸後入侵內地,在蘇州城外築有不少關口,以防倭寇入侵。楓橋至閶門十里通道上,就設了三道防線,名為三關。楓橋邊的鐵鈴關就是第一關。白虎關為第二關,青龍關為第三關。青龍、白虎寓意守關戰士如龍似虎般擊敗來犯之敵。鐵鈴關上的紅葉依舊紅艷,冥冥時空中,過去是那麼遙遠,又是那麼貼近!似乎張繼不久前才吟著那首千古絕唱,悵悵離開。

  千百年來,楓橋、寒山寺就是呼吸在詩的意蘊裏。踏上通向楓橋、寒山寺的路,就踏上了一條詩的甬道。一路上,撩撥著人的、牽惹著人的、使人躍躍欲試的、令人心往神追的,都是詩──古賢的詩、今人的詩,以及詩一樣美妙的傳説。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