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覽河,發源於雲南南部,沿著中國、緬甸邊界流淌,這條中緬兩國的界河,流經西雙版納的一個小鎮子時,人們習慣叫它打洛江,它流過的這個小鎮就是打洛。
| |
打洛小鎮,打的傣語意思是渡口,而洛的意思是混合,混合的渡口,這個名稱的由來既與西雙版納的古代部落有關,也關聯著這條平靜的江水。西雙版納古代有十二個部落,其中一個就在今天打洛地區,這個部落的成員除了傣族還有布朗族,由於不是單一的民族組成,所以被稱為邦洛,意思是兩個民族混合在一起的部落。這個部落征服了打洛江邊幾個小部落後,建立了一個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三族共居的部落---動景洛。由於各個村寨間有江水相隔,三族開闢了一個共同的渡口,這個渡口就叫打洛。後來渡口成為了交通要地,來來往往的人們記住了打洛這個名字,打洛也就成了這裡的地名。
昔日打洛的渡口已經被橋梁替代,但這裡交通重鎮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過去雲南出産的普洱茶經打洛運往東南亞各地,而西雙版納市場上的各種洋貨,基本上都是馬幫通過這裡馱運進來的,鎮上的悠悠馬鈴聲使打洛名噪一時。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從此赴緬抗日也讓這個小鎮緊張而繁忙過。今天從西雙版納出打洛,沿著自古以來就已打通的“茶葉商道”和“邊貿之路”進入緬甸,進而可通達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打洛已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國家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
打洛江穿過小鎮後就流淌在一片平緩的田野上,兩岸的邊民歌舞、勞作、放牧如同一家的生活在河兩岸,只有這界碑提醒著人們江水就是一條國界。江中的這個小島,是由於江水落低而露出水面的,這個地跨兩國的小島,隨著江水漲落時有時無且面積不斷變化。
| |
繁忙的交通和邊境貿易並沒有改變小鎮的清靜,這片好似小樹林的地方是青年男女談情説愛的去處,但這片樹林只有一棵大樹,人們叫它獨木成林。這棵200多歲的榕樹,30多米高的龐大身軀上的30多棵粗壯的氣根,仿佛支撐起了偌大一片樹林。傳説愛神路過這裡時不小心撒下一粒種子,孕育出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這棵洋溢著神秘愛情力量的樹木也吸引著海誓山盟的情侶。
打洛,一個自古至今交通繁忙的地方,一片各民族融洽生活的樂土,一個與緬甸山水相連的邊境口岸,一座清幽而寧靜的小鎮。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