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與黃河之間,有一個近代興起的礦業城市,這方因盛産黑色煤礦而聞名的土地,卻在今天憑藉著旖旎的山水給人們留下了新的印象。
| |
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在珠江三角洲這片當代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把相鄰的城市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而連接著廣州和珠海的廣珠公路在中山市附近道分東西,它們就是曾名噪一時的岐關路
讓我們把歷史的車輪倒退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吧。今天的中山市在當時還只是一個縣,叫做香山。192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那時中山縣的轄境包括了今天的珠海經濟特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山的範圍。
| |
自1553年葡萄牙人東入澳門貿易以來,澳門逐漸從一個濱海的小漁村發展成為著名的商埠,也是最早的開放口岸之一。作為出海的重要港口,澳門與廣州間的貨運往來頻繁。從廣州舟行南下,到達中山這裡,因為水道變窄,南部海域常有海盜出沒等原因,從廣州來的貨船要在中山靠岸,改走陸路將貨物運往澳門。於是,中山就成了上連廣州,下接澳門的水陸中轉站。不過當海岸貿易逐漸發達的時候,中山落後的道路交通便成為發展的阻礙。於是“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用在當時的中山再恰當不過了。
華僑為近代的中山開啟了發展之門。作為我國近代著名的僑鄉,中山的海外歸僑不僅帶回了在西方的珍奇見聞,更把高漲的熱情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實踐中。
這是一張1934年由“中山縣岐關車路有限公司”發行的股票,署名為鄭芷湘。1924年,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鄭芷湘對家鄉公路狀況的落後深感痛心。於是他和同鄉以資本20萬銀圓註冊成立了“中山縣岐關車路有限公司”,準備修築公路,經營汽車運輸。他們通過公開招股的方式,向社會募集資金。到1934年,共募集股金103萬餘元。這些裝幀樸素的票據見證了岐關路建設之初集資修路的 歷史。
1932年和1936年先後建成通車的岐關路因為繞行五桂山區的緣故分為東西兩途。東路北起中山石岐縣城東門外,從南?附近向南,沿著海邊彎曲延伸。西路則從縣城向西南,經過沙涌、板芙、三鄉等村鎮到達雍陌,和岐關東路匯合。然後岐關路繼續向南經古鶴、前山直達澳門。因為起于中山石岐老城、終於澳門關閘,故稱岐關路。
岐關路的建成,讓中山這個南方沿海的小縣城一躍成為了聯絡廣州和澳門之間的交通樞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它未來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