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歌中唱到的,五十六個民族和諧地生活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但誰又是這個大家庭裏那第五十六個成員呢?
| |
1979年6月6日,基諾族這個只有一萬多人口的民族被確認為我國第五十六個民族,也是至今被確認的最後一個單一民族,這一天也成為這個雲南西雙版納特有的少數民族要隆重慶祝的節日。
橫亙在雲南西南部的無量山,延綿到西雙版納後,已經沒有高大的山峰,而在無量山的余脈中,有一座基諾山,這裡就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
| |
基諾族的祖先據説是從北方經過昆明遷徙到此的,當他們來到基諾山,這片連綿平緩的山地時就選擇這裡作為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散佈在山間幾十個村寨裏的基諾族人,曾經長期保持著刀耕火種生産方式和母系社會的原始生活狀態。基諾山,過去叫做攸樂山,攸樂的意思是舅舅的後代,也可以解釋為尊敬舅舅,由於長期處在母系社會,母親和舅父的社會地位很高,從而産生了攸樂這個名字。
基諾族在建國初期還保留有原始氏族的痕跡,雖然經歷了跨世紀的發展,散發著原始氣息的民風民俗仍然有跡可尋。從古至今,基諾族婦女幾乎個個是紡線織布的能手,走路時都可以捻線,稍有空閒就用世代使用的織布機織出帶有民族特色花紋的布匹。木鼓是基諾族的祭器,傳説他們的祖先是躲在木鼓裏避開了災難的,所以至今村村寨寨都有木鼓,但神聖的木鼓在平時是不可以敲擊的,只有在節日裏基諾族人才隆重的敲響木鼓。基諾族還有一種獨有的古老習俗,就是用樹葉傳遞情感,當地人稱之為樹葉信,不同的樹葉或者在樹葉上面塗抹上檳榔汁之類的東西,就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愛情信息,但只有心有靈犀的有情人才能讀懂。
外來的文化使基諾族在服飾、飲食上與其他民族越來越趨同,但他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東西卻始終不變。深山中的這個小村,因地處偏遠而不通電,但這裡的基諾人,執著地廝守著他們時代居住的山林和賴以為生的茶地,用他們的織布機維繫著自足的生活,也維繫著民族的傳統。
一個一萬多人的群體被確定為單一的民族,就是因為他們在民族的融合與文化的選擇中,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終保留著本民族的語言、習俗、歷史傳説和音樂舞蹈。他們民族特色的被接受和認同,使基諾族成為了第五十六個民族。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