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的余脈到這裡不再延伸,漢水則悠悠地向東流去,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鄖西縣。從地圖上看,它就像是鄂西北嵌入到陜東南的一角,歷史文獻中稱此地是“三面環秦,一面接楚”。地理上的交接,成就了鄖西秦韻楚風交融的獨特風景。
| |
鄖西並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直到明中葉成化年間,這個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鄂西北的版圖上。不過在歷史的長河中,這裡卻絕不是一個可以一言蔽之,一筆帶過的地方。
1976年,在鄖西境內發現了古人類化石,經專家考證,白龍洞古猿人化石距今約一百萬年以上,在時間上要早于北京的週口店猿人。它説明,早在一百萬年以前,鄖西這個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了。
“三面環秦,一面接楚”是對鄖西所處地理位置的最恰當描述。它“控秦楚水上之交通、扼鄂陜陸路之咽喉”,北面的秦嶺和南邊的漢水是鄖西的天然屏障。水陸交匯,讓這裡佔據了交通往來的先機。
| |
漢唐之際,王朝的都城位於關中,那時從關中東南行赴江南,大多是從長安出發,走陸路過藍田,然後再利用漢水航運進入長江,可一路到達東南地區。圖後那麼,古人從哪由陸運轉為水運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了。它的答案就在上津。
上津位於鄖西縣城西北。發源於陜西秦嶺的金錢河,在鄂陜接境的漫川關一帶折向南流,經過上津,到達夾河,匯入漢水。從關中出來的商旅在經歷了一系列翻山越嶺之後,終於可以在這裡棄馬改為舟行,借金錢河水南下,一葉扁舟入漢江,到達“九省通衢”的武漢,再把貨物運往全國各地。而南來的大小船隻也在這裡停船靠岸,滿載著貨物的馬隊踏著叮叮噹當的鈴聲又從上津奔赴關中。
直到今天,一座融合了湖北、陜西風格的騾幫會館還矗立在漫川關,山墻上帶有“馬王廟”字樣的青磚毫無規律地散佈著,也許當年的馬幫就是從這裡祭拜了馬王爺之後便匆匆上路的吧。
| |
這座金錢河上的重要渡口因為靠近天子的都城,而被稱為“上津”。雖然在歷史上鄂西北地區長期沒有設縣,但是作為南北水陸運輸的中轉站,上津卻修有一座堅固的城池。歷經千年的歲月,古城仍巋然屹立,它靜靜地向人們講述著這裡繁榮的過往。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