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貴高原的深處,有一座不太知名的小城,青山環繞,綠水悠悠。在這個最高海拔2000多米的山區小城鎮,仿佛藍天白雲都觸手可及,而它也擁有著一個形象的名字??淩雲。
| |
聽見淩雲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座小城的海拔很高。這個坐落在廣西省西北部山區的小城鎮,屬於百色市的縣城之一。這一帶周圍群山疊嶂,但奇特的是城中卻有源源不斷的水流。縣城因為有澄碧、龍淵、龍須、龍溪四水交匯而稱為“泗城”。這些溪流大多是因為山上累積的雨水形成的,而龐大的珠江水系的源頭也正是來源於這個廣西西北部的小山區。
由於這裡屬於雲貴高原東南麓的延伸帶,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們就一直生活在這一座座綿延起伏的大山之中。唯一和外界相通的只有一條條馬幫踏出的山間小道。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這裡才開始修建第一條村級公路。可要想在山中開路,難度可想而知,其中的弄福公路更是以它的艱險而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弄福公路位於淩雲縣城的下甲鄉,是當地彩架村通往弄福、坪山、閣樓村的村級公路。弄福村是百色的特困村之一。由於道路不通,當地的村民長期被禁閉在大山之中,進出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光是往返一次到下甲鄉就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途中經過泗水河,必須渡船,一到洪水期,泗水河浩浩蕩蕩,當地的百姓們也只能望水心嘆。這樣隔絕的生活使得這裡一直落後而閉塞。於是,這裡的人們開始考慮要在這大山的村落之間修一條路,可是要讓這樣的山中“天塹”變成“通途”,幾乎是人間奇跡。
| |
在這條全長僅有26公里的公路上,充滿了懸崖絕壁,深溝巨壑,海拔從300米一直盤旋到1200米。要建成這條路,必須炸掉山石,填平溝壑。1986年,公路開始在爆破聲和鐵錘聲中一寸寸艱難的掘進著,可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只建成了12公里。而其中弄福坳的絕壁懸崖更是讓這個艱險的工程一停就是11年,直到98年,在鑿開了11處絕壁,打通了三個隧道,填平了一個80米長28米深的深壑之後,這條共有12個回頭彎的幾乎是不可能建成的“弄福公路”終於開通了。而這個人間奇跡就發生在了淩雲這片土地的山水深處,為這座水雲之間的小城又增添了一筆神奇。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