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西山腳下有桂平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0日 13:47)


  在廣西的東部,有一座叫桂平的城市,因為有便捷的水運桂平自古就是一個繁華的地方。而它西邊不到一公里,矗立著一座山峰,它千百年來與桂平相伴,叫做西山。桂平與西山可謂山城相連,人們也習慣把西山叫做桂平西山。

  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聞名。突兀的奇石,使山間小路曲徑通幽,峰迴路轉。遍山的珍稀植物盤根錯節、鬱鬱蔥蔥,把西山裝點得四季常青。龍華寺、洗石庵就掩映在蒼松翠柏間。桂平西山自唐代以來香火不斷,是有名的佛教名山。而兩大佛教名寺院同處一山,終日暮鼓晨鐘,香煙裊裊,為西山平添了幾分清幽與飄然。

  透過西山濃密的樹林向下俯瞰,桂平就坐落于山腳下。三條滾滾的大江劃出了它的輪廓。北面源出貴州的黔江、南面由廣西西南流出的鬱江蜿蜒流過大半個廣西,在桂平相聚後有了一個新名字---潯江,它運載著桂平的物産,沾染著西山的靈氣,悠悠流向桂東、流向大海。


  千百年流淌在廣西南部的三條大江衝擊出一片富庶的平原,它是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鬱平原。而地處富饒三江地區的桂平從北宋至清代一直是這一地區的經濟中心。這也得益於三江交匯為桂平帶來了水運的便利,沿黔江可達柳州,沿鬱江可到貴港、南寧,而沿潯江而下一直通達廣東。滔滔江水上也曾經有過千帆競渡的場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黔江、鬱江大橋把被江水分割開的桂平連成一體,如今的桂平人盡情的享用著三條大江帶給他們的便捷。

  沿黔江北上不遠,寬闊的江面忽然變窄,兩岸突兀的岩石直向江面壓來。傳説過去兩岸有大藤橫架于江上,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名大藤峽。明代這裡曾發生瑤族農民起義,起義軍以大藤為津梁,來往于南北江岸與明軍週旋。後來明軍砍斷大藤,把大藤峽改稱為斷藤峽。但瑤民起義鬥爭仍連綿不斷,明正德年間,朝廷再派重兵鎮壓農民起義後,又改名為“永通峽”,現山上還存巨幅石刻“敕(赤)賜永通峽”。

  大藤峽兩岸險峰對立,水急礁多,過去被稱作惡灘,鯨魚石、漁翁石一座座經江水衝擊而成的怪石橫在江中。衝過險灘,又豁然開朗。岸邊在雲霧中時隱時現的山峰和被大山塵封的珍稀植物和壯麗景致撲面而來。

  一座西山、潯、黔、鬱三條江水編織出了許許多多美好故事和動人傳説,勾勒出了桂平這座美麗的城市。

責編:王云云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