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繪蘇州(下)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0日 12:51)
清嘉慶二年,也就是公元1797年的蘇州,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城裏的老百姓將年久失修的河道重新疏通。儘管萬眾一心,但此時的蘇州河道已不復鼎盛時的風光。西城鬧市區的眾多支河已經湮yan塞無存,城內橋梁減少了近200座。當時的江蘇巡撫費淳在河道竣工後,畫了一張蘇州地圖,刻于城隍廟內的石碑上。這張圖就是蘇州歷史上頗負盛名的《蘇郡城河三橫四直圖》。
這幅地圖以三橫四直河為骨幹,如實繪出了當時城內水道、橋梁的分佈狀況。更為獨特的是,圖上方刊有圖説。它對蘇州三橫四直河的名稱、起止、走向作了詳細的説明。這是官方對三橫四直河的權威解釋,後世皆以此為準。
既然城圖為官府所制,為什麼會置於城隍廟中呢?“城隍”按照字面的解釋是城墻和護城的河。城隍神就是護城佑民之神。蘇州的城隍神多是有功之臣,比如白居易和一些曾就任蘇州的巡撫、道臺等。因此,城圖珍藏於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到了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推行了新政。“巡警”就是那個時候産生的新事物。當時的蘇州地圖街巷間多有不實之處。為了方便巡邏,1908年《蘇州巡警分區全圖》産生了。它是清末第一張經實測後繪製的地圖,也是蘇州有史以來第一張彩色地圖。美中不足的是,同年通車的滬寧鐵路在圖上的走向錯誤。就是這一個失誤,證實了民國後蘇州地圖抄襲成風。
辛亥革命之後,蘇州地圖的印製由石印過渡到鉛印。地圖的印製更加簡單了,每隔十多年就有新的蘇州地圖出版。雖然每一張地圖都以“新”或“最新”作標榜,同時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的字樣。但仔細看來,滬寧鐵路的走向都犯了同一個錯誤。
這時的地圖有了一些新的特點。比如1943年印製的《最新蘇州遊覽地圖》。它的下端有蘇州二十處古跡名勝的簡要介紹,並刊登了十一幅小廣告。此時的蘇州儼然是一個旅遊和商業大城了。
從地圖上政權機關名稱的更易,了解朝代的更迭。從那些以商品和行業命名的街道,感受到日益濃烈的商業氣息。一幕幕往日的場景都在老地圖中映現。歷史就這樣不經意間留下了痕跡,成就了一部蘇州別史。
責編:王云云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