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與蘇州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0日 12:41)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盛産大閘蟹出名的江蘇陽澄湖畔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男子認為這裡是建城的風水寶地。於是,地圖上從此多了個叫“相城”地方。後來因為此處地勢偏低,只得另選良址造築了歷史上著名的“闔閭大城”。那名男子,就是伍子胥。“闔閭(lv)大城”就是蘇州古城的雛形。
當年,一心想報父仇、兄恨的伍子胥從故國楚逃到吳國。在幫助闔閭登上吳王位後。為了內可守禦,外可應敵,闔閭命伍子胥建造城郭。於是,伍子胥就“相土嘗水”、“象天法地”來選城址了。“相土嘗水”多半是了解土質和水情,“象天法地”就有觀天象、看風水的意思。闔閭大城建於公元前514年,面積14.2平方公里,約明清北京城的五分之一。城墻底寬2丈7尺,高4丈7尺,相當於如今5層樓的高度。開陸門8座,以象徵“天之八風”,水門8座,以傚法“地之八卦”。西墻的北門叫閶門,是取閶闔天地之氣的意思。按照八卦方位,吳國屬龍,於是在西南門取名為蟠門。而越國屬蛇,因而東南門名為蛇門,想要借此來壓制越國。北面的門分別叫做平門和齊門,自然是要平魯威齊了。
可惜伍子胥命運不濟。闔閭死後由其子夫差接位,自大的夫差在俘獲越王勾踐後,竟放虎歸山。伍子胥拼死相諫,卻慘遭賜死。臨刑前,伍子胥告訴後人,將自己的頭顱挂在城墻上,他要親眼看著越國攻陷“闔閭大城”。不久後,吳國就亡了,但蘇州城卻留下了。如今,這些歷史的恩怨也早在蘇州人的談笑間一筆勾銷了。
雖説是一笑泯恩仇,但蘇州人卻一直沒有忘記伍子胥,蘇州的許多地名都與他有關。西邊的一座城門因靠近伍子胥故宅,伍子胥死後頭顱曾被挂在城門上示眾,人們便稱其為胥門;胥門內建有伍子員廟,廟內塑伍子胥像,廟旁的小巷叫伍子胥弄;傳説夫差曾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投入胥門下通往太湖的河裏,以喂魚蝦,這條河便被稱為胥江;伍子胥的屍體順流而下,至太湖出口就不動了,老百姓都説伍子胥死也要守住這個口子,便叫這個湖口為胥口;伍子胥的屍體被當地老百姓撈起葬在山上,這座山便有了一個名字:胥山。旁邊的湖被命名為胥湖。
一個人身後能有此殊榮,足矣。
責編:王云云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