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歷史名城?哈爾濱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1日 09:29)
在中國的版圖上,黑龍江省猶如一隻美麗的天鵝,哈爾濱市就是在這只天鵝項下的珍珠。這個城市因為冰雪而晶瑩剔透,聞名全國。但它的城市歷史卻只有百餘年。在全國歷史名城中,哈爾濱是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哈爾濱所處的這方水土歷史悠久,但真正意義上哈爾濱市的誕生,則源於1898年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是作為這條鐵路沿線的一個站而逐步形成的一個城市。在這張30年代的舊地圖上,城市中佈滿了鐵路線,一度成為了哈爾濱的城市標誌。
據《滿州地名考》記載:沙俄設置哈爾濱市街建設局時,曾經對地名的設置花費了很多的腦筋。他們巡視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知道了當地人稱此地為哈歐濱。沙俄考慮再三,定名哈魯濱。時間久了,就變成了哈爾濱。
中東鐵路開始修築後,哈爾濱的城市建設也隨之展開。規劃的方向是依據北臨松花江,南靠馬家溝的地勢環境佈置街道。利用3條主要的鐵道線,將城市分為道外、道裏、南崗區。現在的道裏和道外,原先都是松花江的故河道,南崗則是松花江南岸的一級階地,海拔在150米左右,是一塊興建城池的理想之地。
當年,俄國工程技術人員初登哈爾濱,即看中了這塊臨江背崗的"風水寶地"。他們首先對南崗進行了重點街道規劃,修建了一條縱貫南崗區,筆直而寬闊的大道,被稱作"大直街"。在南崗中心廣場建起了一座聖尼古拉中央教堂。以此為中心,規劃道路。並在其周圍安排了一批辦公、住宅,商服網點作為配套建築,形成了一個行政辦公區。在這段當年的哈爾濱老影像資料中,中央大街已初具規模,川流不息的僑民往來于街頭,街道兩邊佈滿了形式多樣的異國建築。
“道裏”因為中央大街為今天的人們所熟悉。當時它被規劃建設為繁華的商業區。道外與之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因為道外,舊稱傅家甸主要是中國人居住。這一帶被稱為城市外的鄉村。俄國人為區分“城鄉”差別,將劃分道裏與道外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國境街,也就是今天的承德街。
哈爾濱,這座年輕的歷史名城。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已是一個西式建築遍佈,商家雲集的黃金之地。它也成為了所有渴望逃往伊甸園的人們心中的家園。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