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一座煤礦與一座城市(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18日 14:44)

  1878年,愛迪生在新澤西州門羅帕克實驗室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白熾燈,世界因此變得一片輝煌;這一年,在世界另一端的大清直隸、一個叫橋頭屯小村落,清政府打下了中國機器採煤的第一鑽。這一鑽,不僅鑽出了綿延百年的開灤煤礦,也造就了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和一座因煤礦而興起的城市。

  清末,中國採煤用的是土法,産量不能滿足需要,只能坐任洋商遠道販來,高價出售。據估計,當時僅進口煤炭一項,清政府每年就有400萬兩白銀流出。後來有人奏報在直隸開平、灤州一帶常有外國人旅行勘察,稱這一帶的煤藏豐富,煤質為歐洲所罕見,李鴻章得知後馬上派唐廷樞前往勘察。

  他就是被稱作“中國近代煤礦工業之父”的唐廷樞,接到李鴻章的任務後,他開始了細緻的勘察,這是唐廷樞一行勘察的線路圖,他們發現這一帶儘管遍佈土煤窯,但深處優良豐厚的煤層尚未開採,而且第一層剩餘的煤仍有六百萬噸之多;這個勘察結果令一行人歡欣鼓舞,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雇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將會大有作為。於是開平礦務局應運而生,1878年在直隸的橋頭屯村響起了機器採煤的轟鳴聲,改寫了中國近千年的土窯採煤史。

  煤炭被開採出來,將把它們運出去、滿足需要才是目的。於是李鴻章奏請清政府修建一條從唐山礦區到北塘出海口的鐵路,以便用鐵路將煤炭運至北塘後,再經水路外運。但是,抵制的風潮隨之而來,頑固派認為鐵路要經過清東陵附近,火車的巨大震動會影響先皇,而且火車冒出的黑煙也會損害莊稼。開平礦務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將鐵路的盡頭改至胥各莊,也就是今天的豐南縣,一個距離礦區只有8公里的地方 ,再由那裏開鑿一條通往蘆臺、長達35公里的運河來解決煤炭的外運。 幾經週折,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于1881年11月8日正式通車。這條鐵路用的是每米15公斤的鋼軌並採用國際標準鐵路軌距建成,因此也成為中國第一條標準距的鐵路,儘管它只有9.7公里。

  1886年,鐵路終於修到了蘆臺,1888年至天津,1893年至灤州,1896年至山海關後一直修至奉天。

  當初為了運煤而誕生的不足十公里的鐵路在十多年的時間裏已經發展成為上百公里、溝通華北與東北的鐵路主幹道。鐵路向前延伸,煤礦向前發展,他們交相輝映,帶動中國近代工業的變遷。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