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亙古北大荒(中)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2日 15:34)

  在黑龍江省東部,一條低矮的完達山脈,挑著南北兩大濕地。南部是穆棱河、興凱湖濕地,北部是三江平原濕地。多少年來,人們用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名字來稱呼這片廣袤土地,這裡就是北大荒。

  公元1899年,清政府採取開禁招墾政策後,在蜂蜜山旁的知一鎮設置了招墾局,以蜂蜜山為名,稱為蜜山招墾局。1908年招墾局改為蜜山府時,將蜜蜂的蜜誤寫成稠密的密,就成了密山府。從此這裡就成為清政府在北大荒招墾屯田的管理中心。負責東起烏蘇裏江,西抵林口,南自興凱湖,北到撓力河的屯墾事宜。招募東北和關內的人到這裡屯墾實邊。由於這裡荒涼偏僻,氣候寒冷,又沒有嚴格的組織管理,開發成效不大。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才僅有十萬人口。開發北大荒這篇濃墨重彩的文章要由新中國來書寫了。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有16萬多平方公里的可開墾土地,相當於一個河南省的面積。同時又是著名的寒溫帶低濕沼澤地,冬天最低溫度可降到攝氏零下40度,歷史上就有“鬼沼”的傳説。南部濕地中有一條七虎林河,在滿語中七虎林是指一種沙鷗鳥。從名稱上就可以想象到這裡是沼澤密布,野鳥成群的地方。後來就以河為名,在這裡設置了虎林縣。北部濕地中有一條撓力河,在滿語中撓力河的意思是流淌不定的河。千百年來,不斷改道的撓力河,使三江平原洼地變成一塊巨大的濕地。後來也以河為名在這裡設置了饒河縣。這兩河流域是開發北大荒的主戰場。能不能征服沼澤濕地,是開發北大荒的關鍵。

  1954年,原來在山東開荒種地的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奉命挺進密山。由於沒有排水工程,經周恩來總理同意,轉到北部松花江兩岸的綏賓、集賢興辦農場。首次開發受阻。

  農建二師北上後不久,有農墾將軍之稱的王震,率領集體轉業的七個鐵道兵師和七個預備役師,再次挺進密山。隨著墾荒大軍的到來,原來密山西南一個荒涼的小村,迅速發展成連珠山鎮,成為農墾大軍的指揮中心。十萬農墾大軍以密山為橋頭堡,揮師北上,奔赴三江平原大地。這個一百多年來,從清代末年開始,幾次開發都無法立足的亙古荒原上,終於響起了懇荒大軍的吶喊聲。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