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亙古北大荒(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2日 15:32)

  在黑龍江省東部,一條低矮的完達山脈,挑著南北兩大濕地。南部是穆棱河、興凱湖濕地,北部是三江平原濕地。多少年來,人們用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名字來稱呼這片廣袤土地,這裡就是北大荒。

  北大荒實際上是人們對我國東北黑龍江省部分地區的一種俗稱。它位於我國最北部,地域廣闊,人煙稀少,土地荒涼,所以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北大荒。這裡生存著大量虎狼熊鹿,也是著名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盛産地。依然保持著空闊壯麗的原始風貌。在近現代史上,一幕幕轟轟烈烈開發北大荒的史劇,就上演在這片大地上。

  明代時,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由南向北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集團。三江平原一帶是東海女真的居住地。女真人的後代滿族建立清朝後,大批東海女真人被編入八旗,隨軍入關。那個曾創建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自認為國力強盛,沒有外患之憂。在1668年,制定了封禁政策,將這裡列為祖宗龍興之地,嚴禁內地漢人進入。直到1899年,長達200多年的封禁,使這裡長期與外界隔絕,人煙稀少,貧困落後。北大荒南端有一個寧安市,清代時叫寧古塔,康熙在這裡設置了一個寧古塔將軍府,負責管理這片地方。當時這裡與關內的聯絡,除了每年向朝廷進貢皇帝寵愛的貂皮,和打獵時用的“海東青”外,恐怕只有隨著一聲“發配寧古塔”而被押解來的犯罪旗人了。

  清代末期的1886年,一個叫吳大澄的副都御史,在與沙俄帝國代表會勘中俄邊界時,深感東北邊界空虛,不利於邊疆穩定,向清政府提出了招墾屯兵、開荒實邊的主張。由此拉開了近現代開發北大荒的序幕。

  北大荒南部的穆棱河中游岸邊,有一座山,當地人叫蜂蜜山。山中有大量野蜜蜂群,蜜蜂在石壁縫隙中做巢,釀成的蜂蜜沿著石壁流下來,像小溪一樣。它位於北大荒的南端,是進入北大荒的南大門。清政府採取開禁招墾政策後,開發北大荒的重任就歷史性地落在了它的肩上。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