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騰奔跑的馬駒??烏蘇裏江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5:39)
烏蘇裏江是我國東北與俄羅斯之間的一條界河。它有兩個源頭,東邊是發源於俄羅斯境內奧勃拉奇那亞山的烏拉河,西邊是發源於興凱湖的松阿察河,兩河匯合後稱為烏蘇裏江。自南向北流入黑龍江,全長905公里。由於水量充沛,江流洶湧,最早被當地少數民族稱為阿裏門河,意思是像馬駒一樣撒著歡奔跑的河。
清代時,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人,常把東邊偏遠的阿裏門河叫作下江,烏蘇裏江的意思就是下游那邊的江。
每年農曆八月白露過後,生活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一種鮭魚,就會經過韃靼海峽,進入黑龍江尋找産卵的地方。由於烏蘇裏江是沙礫型江底,適宜魚類産卵,這種鮭魚便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地涌進烏蘇裏江。最大的長四、五米,重七、八百公斤。據清代史料記載:魚群又密又厚,當地人甚至可以踩著魚背過江。赫哲人認為九月份捕到的鮭魚最好,稱為“達發哈”,後來逐漸訛傳成大馬哈魚。
烏蘇裏江沿岸居住著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他們曾是明代時女真三大集團之一??東海女真的重要組成部分。女真改稱滿族建立清朝後,東海女真的大部分被編入八旗,隨軍入關,逐步融入了滿族,留在當地的就成了今天的赫哲族。她是我國僅次於西藏地區珞巴族的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赫哲的意思就是居住在東方的人。烏蘇裏江的魚養育了赫哲人,他們以漁獵為生,不但吃魚,還用魚皮製作衣服被褥,歷史上曾被稱為魚皮部。他們善於養狗,狗拉的雪撬是主要運輸工具,又被稱為使犬部。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後,將赫哲人強迫遷進深山老林,離開烏蘇裏江的赫哲人大量死亡,從兩千多人減少到三百多人,頻臨滅絕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漸發展到四千多人,回到他們的生命之河烏蘇裏江身邊,美麗的烏蘇裏江上又回蕩起赫哲人的歡快的歌聲。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