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黃河入晉流(三):黃河古渡(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5:35)

  在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一支晉國的軍隊正在南渡黃河,他們是要去完成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偷襲秦軍,當年晉軍過河的渡口就是黃河上著名的茅津古渡。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河床寬闊水流湍急,人們很難在河上架起橋梁,於是只能用船擺渡過河,這些泊船的聚點就稱為渡口。公元前627年,晉國的軍隊從茅津渡悄悄渡過黃河,埋伏于崤山腳下等待著路過的秦軍。在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是戰無不勝的秦軍怎麼也不會想到,前方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茅津渡的位置在今天山西省平陸縣城南5公里處,隔黃河與河南三門峽相望,從這裡到達崤山距離是很近的,所以當年晉軍選擇在這裡渡河就是為了要搶先到達崤山,以偷襲秦軍。

  在“崤之戰”以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茅津渡就一直是三晉出入河南及南方諸省的門戶,又是“三晉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茅津渡一帶,黃河的水流寬闊,水勢平緩,正是行舟渡河的理想之地,黃河在山西境內的所有渡口幾乎都是這樣波瀾不驚的地方,比如不遠處的大禹渡。由茅津渡開始,沿中條山腳下西行,就到了著名的大禹渡,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時曾在此休息,因此人們便將這個渡口以“大禹”的名字命名。

  茅津渡、大禹渡與另外一個處於三省交界處的著名古渡口??風陵渡,被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

  風陵渡古稱“風陵關、風陵津”,相傳黃帝的大臣風後在這裡發明指南針戰敗蚩尤,風後死後,黃帝把他葬在他戰鬥過的地方稱為風陵,渡口也就稱風陵渡了。風陵渡的位置在芮城縣城西30多公里處,正好位於黃河由南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的轉折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成為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晉陜豫三省,也是黃河上最大的一個渡口,由河南入陜入晉,風陵渡是必經之路。

  上世紀70年代,隨著風陵渡黃河鐵路大橋的修建,南同蒲路和隴海鐵路的貫通,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使這個喧囂了數千年的古老渡口沉寂了下來。如今這裡只留下了這一艘廢棄的渡船在證明著渡口的遺跡。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