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黃河入晉流(一):黃河與長城擁抱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5:33)

  在我國北方,綿延萬里的黃河與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萬里長城幾乎是並行的,然而由於黃河的“幾”字形大拐彎,就使黃河與長城形成了唯一的一個交叉點,這裡也正是黃河入晉南流的第一站。

  在火器成為戰爭主角之前的冷兵器時代,黃河自然是一道防禦敵人入侵的天然屏障。憑藉猜想我們也一定能推斷,黃河幾字形大拐彎的第三個轉折處緊鄰中原地帶,一定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極度重視。所以當我們在這裡看到“偏頭關”這樣的地名時,便一定會聯想起震天的廝殺聲、血流遍野的場面。這時,另外一個與戰爭緊密相聯的要素,長城,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長城,在黃河的拐彎處出現,絕不是偶然,今天,我們在這一帶黃河上行舟時仍舊可以看到它的殘跡,黃河與長城就像兩隻鋼鐵鑄就的大手,緊緊扼住了敵軍前進的咽喉要道。

  偏關鎮,就是當年的偏頭關。

  它恰好處在黃河剛剛轉彎的地方,當年曾是長城上著名的雄關。明代的時候,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是朝廷的門戶,偏頭關更是這外三關之首,山西總兵必須駐紮在這裡,寸步不離。

  雖然黃河是一道天險,但是她並不讓守衛者高枕無憂。每年的冬季,黃河河面被冰層覆蓋,防禦屏障驟然變成了坦途,敵軍便可直接從河面上侵入。因此,每到冬季,偏關的氣氛便會格外緊張,用當時的話講,叫做“秋防寧武,冬衛偏關”。

  偏關畢竟與黃河還有一段距離,真正與黃河交匯的地方,叫做老牛灣,它不僅是戰鬥的最前線,也是敵情的預警站。

  3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老牛灣堡當年的形制。城堡周長約0.5公里,只有一座南門,堡內建有兵營18間,今天已經十分殘破了。

  在城堡北側的百丈懸崖頂部有一座基本保存完整的磚石空心城樓,名曰老牛灣墩,被稱為“天下第一墩”。站在20多米高的老牛灣墩上,可以俯瞰黃河、遠眺內蒙,古人就是用它來?望對岸的敵情,點燃狼煙,向東、南兩邊的長城傳遞信息。

  如今荒涼的古堡,寂寞的邊墻,夕陽下不禁讓我們遙想當年那血腥廝殺的烽火歲月。

  今天萬家寨水庫的修建,使黃河水在老牛灣寧靜、安詳了下來。然而通過老牛灣後,黃河又咆哮了起來,奔騰在晉陜峽谷之間。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