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草原上的絲路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4:51)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從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亞地區和中國的絲綢貿易商路為“絲綢之路”,他是最早提出“絲綢之路”這個名稱的人。

  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今天人們對“絲綢之路”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馮。李希霍芬對“絲綢之路”所下的定義。而早在公元前五世紀,一條繞行裏海、黑海,直達地中海的北方草原的道路便率先將歐亞大陸東西兩端連接起來,它的出現要比漢唐時的“絲綢之路”早了幾個世紀。

  在對歐洲和中亞地區的考古過程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一些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墓穴中,出土了許多用中國蠶絲製成的繡品,圖案和技法也都是東方式的。可人們熟悉的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則起源於公元前二世紀,其間相差了三個多世紀。那麼這些東方的絲綢又是怎樣運往西方的呢?

  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425年)在公元前五世紀所著的《歷史》一書中,曾隱約提到這條古道。其路線是從黑海北岸經伏爾加河、烏拉爾河,過鹹海北岸,東南轉向錫爾河和楚河,然後沿伊犁河進入天山北麓,最後到達蒙古草原。大致在北緯50度線附近,是一條橫貫歐亞大陸北方草原的大通道。今天人們將它稱為“絲綢之路”上的“草原道路”。

  這條道路的開拓源於生活在阿爾泰山地區的古代遊牧民族??斯基泰人,他們西與黑海沿岸的希臘人交往密切,向東則多遊牧于蒙古草原。而在不停的遊牧過程中,牧民間的物物交換,便使東方的絲綢等商品逐漸流傳到了西方。

  草原道路的西端點是希臘。公元前五世紀,中國絲綢已成為希臘上層社會喜愛的衣料。而這條路的東端在蒙古草原。這裡生活著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從中原獲取絲綢,然後通過互市貿易,賣給前往西方的商人,並從商人手中獲得西方的金銀、陶器、穀物等生活所需。

  可是隨著北方遊牧民族勢力的增強,草原道路上寧靜的商品貿易被打破了。他們建立了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形成了一系列強大的遊牧部落國家,輪流統治著北方草原。為了從西方換取更多的黃金,這些草原鐵騎便時常南下侵擾,從華北等蠶絲的主要産區掠取絲綢。

  到了漢朝,中原的統治者再也無法忍受北方勢力??匈奴的侵擾,開始聯合其他在中亞與匈奴為敵的部落,主動向西方提供絲綢。張騫出使西域,走通了一條從中原腹地通往西方的道路。通過這條路西方取得絲綢更為快捷和便利,於是綠洲道路日漸取代了草原道路興盛繁榮起來,不過草原道路並沒有消失,只是不再是唯一往西方去的通路。

  明清時,晉商依然沿著這條草原上的道路,將生意做到了歐洲。草原道路為絲綢之路寫下了最早的一筆。

  1964年春節前,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草原突降暴雪,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年僅11歲的姐姐龍梅和9歲的妹妹玉榮趕著380多只羊走了一晝夜,這片美麗的草原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鄉。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