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浴火而生的城市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14:02)

  一座城市,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如此頻繁地遭到大火的毀滅,又從灰燼中一次次再生,這恐怕在世界上都絕無僅有。洛陽,就是這樣走過了4000年的歲月。

  據説,洛陽建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二里頭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説明了這塊土地在歷史早期的重要地位。但是,這兩處被認為是遠古都城的城市遺址後來不知為什麼終被廢棄。似乎,洛陽一直在丟棄自己的前身,又在不遠處的地方重塑自我。

  東漢末年,袁術率領各路豪強討伐董卓。孫堅和另一支軍隊兵分兩路直取洛陽,結果均被董卓打得大敗而歸。第二年,孫堅捲土重來,在登封擊敗了董卓的大將呂布,又在偃師一帶大敗董卓。董卓只好挾持漢獻帝逃往長安。在臨行前,他把洛陽一把火燒了個乾淨,據説,大火過後,洛陽方圓二百里沒有了人煙。

  到了戰亂頻仍的東晉時期,中國北方和四川先後出現了十多個少數民族國家,史稱東晉十六國。公元310年,位於山西的匈奴政權漢國,向東晉發起大舉進攻,主力漢軍會同另一支由羯族大將率領的軍隊聯手攻打洛陽。一番搶掠之後,漢軍放火燒燬了洛陽城,這是這座城市第二次被火吞沒。

  南北朝後期,北魏一分為二,史稱東魏和西魏,都城分別在鄴城和長安。但是居於中間的洛陽此時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大片的曠野儼然是絕好的戰場,這一帶仍舊是戰火連綿不斷。公元538年,在又一場大戰之後,東魏軍隊再次放火焚燒了洛陽城。

  在那以後,洛陽竟又一次死而復生,並成為隋唐兩代的陪都。唐代時的洛陽,壯麗恢宏,富庶繁華,其規模絲毫不遜於長安,據説,洛陽糧倉裏的糧食竟佔到當時全國儲糧的一半。但是這繁華仍舊只是下一次毀滅的伏筆。

  公元8世紀中葉,安祿山起兵反唐,從范陽開始,一路南下,攻破滎陽,直取洛陽,然後又攻下了帝國的首都長安,並在洛陽建都,定國號為大燕。這樣,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洛陽便成為最主要的戰場,幾年之間,安祿山的叛軍,唐朝的官軍、以及不時來襲的回紇軍隊輪流屠戮這座城市,大火常常一個月都不能熄滅。

  安史之亂以後,洛陽一蹶不振,直到100多年後的唐代末期,公元885年,軍閥孫儒在洛陽盤踞了一個月,臨走時,一把大火把它徹底燒盡了。

  今天,那個盛唐時的洛陽早已遠去,我們只能在厚厚的泥土下面,去追尋她的蛛絲馬跡,去懷想那曾經的壯麗和繁榮了……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