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十三陵往事(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11:09)

  公元1409年,大明永樂七年,燕山的余脈有一座名叫黃土山的小山腳下,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有一行人在這座坐北朝南如椅圈一樣伸展開的小山旁停下了腳步,為首的人和身邊的隨從耳語了一陣,説:就將萬年吉地選在這裡吧。這個人就是明成祖朱棣,他選定的是594年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十三陵。

  公元1407年,明朝開國元勳徐達的女兒、朱棣的皇后在南京去世。那時,剛剛繼承大統的明成祖朱棣已經準備遷都北京,於是徐皇后和自己的“萬年陵寢”自然要選在京師附近了。君臣一行人尋訪了很長時間,先後到過很多地方,朱窩、燕家臺、狼山堡等等,不是因為地名不吉利就是覺得風水不好,終於在京師北郊的山谷裏找到了這塊風水寶地,並將黃土山更名為天壽山。

  成語“來龍去脈”的原意是説,山形地勢像龍的血脈一樣伸展。而整個十三陵的佈局就正好暗合了它的原意,每座陵墓的“龍穴”都選址在連綿的山峰脈絡上,大峪山下的定陵、聚寶山下的茂陵、玉案山下的慶陵、陽翠嶺下的永陵……經歷了幾百年的經營,終於成為目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最完美的皇家陵墓建築群。

  十三陵陵區的東邊是蟒山,西邊是虎峪,建築中規模最大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恩殿是長陵的主要建築,修建長陵的時候,正是明朝的鼎盛時期,朱棣傾全國的財力,修建了這座宏大的?恩殿。殿內所有立柱都用粗細相同的金絲楠木,而且不用油漆,成為國內唯一一座本色楠木大殿。因為這些珍貴的楠木,民間還流傳著“乾隆盜木”的故事。相傳乾隆皇帝修建圓明園的時候,看中了長陵?恩殿的立柱,想借修陵偷梁換木。在朝臣們的極力勸阻下,乾隆才勉強答應不拆長陵,卻堅持拆掉了嘉靖皇帝的永陵?恩殿。

  除思陵外,十三陵的每座陵墓前都有一塊神功聖德碑,碑下以??(bixi)為趺(fu)。神話傳説中??是龍的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長,其中一子善於負重,就是??。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來馱碑,就在情理之中了。長陵神功聖德碑前的華表,雕刻著蟠龍紋和流雲紋,表頂端坐著"望天吼",也叫"望君歸"。意思是希望君王既不要貪戀深宮,要去了解民情;又盼望君王不要流連忘返,免得國事荒疏。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