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水邊的城??濟寧(下)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09:32)

  濟寧是個被水簇擁著的城市,河流與湖泊給了他生命的力量,也彰顯著水與這座城市之間那種難解的緣分。

  依傍著京杭大運河,濟寧在清朝的康熙年間進入鼎盛時期。周邊地區,東自沂州、西自汴梁、南自徐州、北自濟南,都以這裡為貨物的轉運點,濟寧城繁盛一時。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不斷,再加上鐵路和海運的興起,京杭運河日趨殘破,於是,清朝廷在光緒年間下令運河停運,商人們大多把貨物改由鐵路運輸,商業貿易中心逐漸從濟寧轉移到了津浦鐵路沿線的濟南、徐州一帶。以運河經濟為主的濟寧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二十世紀30年代,濟寧的地方政府對運河開始進行整修,在城外開挖了一段新運河,與微山湖等南四湖相通,使濟寧和臺兒莊之間,常年可以通行木帆船。這給濟寧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雖然客貨運輸大部分被鐵路所奪,但濟寧的經濟免遭滅頂之災,既避免了被遺棄的命運,還保住了魯西南工商業重鎮的地位。直到今天,濟寧段運河仍然是這裡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

  當時光把濟寧帶入二十一世紀,這座水邊長大的城市,又邁開了他向陸地發展的腳步。

  2004年,山東省啟動了以濟南、青島和濟寧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的規劃和建設。按照規劃,今後濟寧將重點向東發展高新技術區,和鄰近的兗州、曲阜、鄒城一起構建一個大城市群,並在每個城市間建設快速幹道,使任意兩市之間的車程都在半小時以內;對外則有京滬鐵路、日菏、京福高速公路通達四方,讓濟寧擺脫過去主要依賴運河交通的局面。

  不過,因水而生的濟寧,畢竟難捨那份對水的依戀,盼望著重溫昔日的運河繁華夢,而這個願望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也漸漸清晰起來。

  南水北調是國家的重點工程,分西、中、東三條線路,其中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等河道逐級向北送水,進入山東後,通過南四湖從濟寧身邊奔騰而過,進入濟寧城北的東平湖,再出東平湖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穿過黃河流向京津;另一路向東,經濟南輸水到煙臺、威海。

  在濟寧城下流淌了千百年的大運河,終於有望重現舊日的雄姿,而這座水邊的城市,有了長江水的滋潤,不知會將給人們展現一幅怎樣的畫卷?

  濟寧人稱小蘇州,

  城面青山州枕流。

  宣阜門前爭眺望,

  雲帆無數傍人舟。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