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曲阜:聖城聖跡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09:28)

  可能很少有人聽説過尼山,它是山東西南部、曲阜附近的一座小山,也叫尼丘山。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一個男嬰誕生在山腳下的一個孔姓人家裏,父母以這座山的名字給他起名叫孔丘,字仲尼。

  對於儒學的追隨者來説,曲阜無疑是一座聖城,當年孔子出生的時候,這裡是魯國的都城,因為城東有一道彎曲七八里長的土山梁,所以叫做曲阜。當時,魯國和他東面的齊國是周朝在山東地區最大的封國,直到今天,人們仍習慣地把山東稱為“齊魯之邦”。

  今天的曲阜給人的第一印像是靜謐清幽,是城市,卻沒有城市的煩囂,特別是在旅遊淡季,街上難得見到一般城市的熙攘人流。

  城市是以孔廟和孔府為中心展開的,洙水河穿城而過匯入南面的小沂河。孔廟是城中規模最大、最宏偉的古代建築群,它建於孔子死後的第二年,當時只有三間屋子。其後,歷代王朝不斷加以擴建。到清朝雍正年間已是佔地300多畝,有九進庭院的建築群體了。

  孔廟裏有個杏壇,這是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子三十歲就以博學聞名,許多人都來向他求教,他因材施教,培養出了一批有才幹的弟子。但他在政治上並不得志,於是,在55歲那一年,孔子帶領十多個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列國週游。

  孔子先到了西邊的衛國,由於受到懷疑監視,便去投奔宋國,之後又輾轉于鄭、陳、蔡、楚等國之間,但他始終未能受到重用。直到68歲時,孔子才被迎接回魯國。

  孔子真正受到世人矚目是在他去世的兩百多年後,剛當上皇帝的漢高祖劉邦路過曲阜,以最高級別的祭天大禮祭祀了孔子。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詔令整修曲阜的孔廟,並“于其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這是歷史上修建孔廟的第一個國家法令。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又讓天下所有的官辦學校內都要修建孔廟。皇帝令下,誰敢不從。

  自唐太宗後,歷屆歷代皇帝從未對此表示過異議。這便形成了今天孔廟遍佈全國的局面,如人們所熟悉的北京孔廟、南京夫子廟等,據統計,目前,中國國內約有孔廟一千六百多座,加上世界其它地方的孔廟,共達二千余座。

  也正是由於歷代統治者接力般地推崇,終於成就了孔子和儒學的神聖地位。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