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門——打開宮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1日 19:58)
由重重城圈包圍著的紫禁城,一直是整個北京城裏最受注目的地方,當宮城的大門被打開,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令人探詢不盡的秘密。
紫禁城是宮城,明清時期宮城的城墻上是開四門的:南面的正門,叫午門,東西兩邊的門,分別叫東華門、西華門。宮城的後門則稱玄武門。後來因為康熙皇帝的名字叫玄燁,犯了忌諱,所以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清代,紫禁城內每三年選一次秀女,備選者皆經由此門入宮候選。電影《火燒圓明園》再現了當年慈禧作為秀女由神武門被選入宮時的情景。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也是從這皇宮的後門離去的。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東華門與西華門是皇城東西兩側的城門,從地圖上看,它們的位置並不在城垣的正中,而是偏向午門一側。這種安排與紫禁城的規劃有很大關係。在紫禁城的佈局上,以太和殿為中心,可以畫出一道橫線,橫線以南是處理國家政務的外朝,以北則是皇帝居住的內廷。東、西華門處於外朝的部分,這樣既方便了官員入朝參事,又減少了人員出入對內廷生活的干擾。
在紫禁城的四門當中,人們最熟悉的恐怕要數午門了。在一些戲劇作品中,常常會出現“推出午門斬首”的説法。而實際上,明清兩代,京城的九門之內,都是不許行刑殺人的。那麼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就更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了。但戲劇作品中的藝術加工也並非全無根據。明清時,朝臣一旦觸怒龍顏,就要被押送到午門外,忍受廷杖的刑罰。受罰的朝臣,身著囚衣,被捆綁至午門外,接受杖刑。同時,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被要求到午門外去觀刑,這樣就達到了打一儆百的目的。
故事中午門是嚴酷的,而實際上午門的形制也確實與眾不同,它半圍合式的形制,使其自然具有了一股嚴酷的威懾力,建築師們稱它體現的,是“一種壓倒性的壯麗和令人呼吸為之屏息的美”。午門的威嚴,除了體現在它本身,還體現在它的功能上。這張出自外國人筆下的古畫,描繪的就是在午門前舉行的規模最大的典禮儀式。當年打了勝仗,皇帝便會登上午門的城樓,對戰敗的俘虜進行裁決,同時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們的祝賀。
四道朱紅漆的大門,扼守著至尊至重的無限皇權,而宮門的得與失又往往牽係著太和殿內那把龍椅上坐著的人的命運。
責編:紀東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