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門——內九外七皇城四》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1日 19:56)
來到北京,你的第一印象也許就是北京帶門字的地名很多,它們就好像是這座城市裏的坐標一樣。雖然現在它們大多已經消失,但是對於古老的北京城而言,它們卻是那段往昔歲月裏最真實的記憶。
守衛了北京近千年的城門,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它們化身為能夠連接今天與歷史的時空之門,悠悠地向人們講述著關於北京城那亙古綿長的過往。
説起北京的城門,老北京人都會首先説這樣一句話:“內九外七皇城四”。它告訴人們的就是在這重重的城圈上,到底開闢了多少個門。其中的“內九”,指的就是以正陽門為中心,內城的九座城門。這內城裏的九門也被稱為“京師九門”,它們是當年北京城裏防守最嚴密,也是最重要的門了。
“外七”指的則是明朝為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時增修的外城城門。外城的門圍括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區域,那裏是原來整個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
而京城裏最安靜、最威嚴的地方則要數皇城了,它是紫禁城的外圍城墻,四座皇城大門壁壘出皇家禁地的森嚴。
十六座城門就像是控制著整個京城出入的閥門一樣,令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落而息。而為了讓所有城門能夠在同一時刻開啟或關閉,人們便以鐘樓的鐘聲作為啟閉城門的號令。對於守衛皇城的京師九門來説,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只要鐘樓的鐘一敲響,除崇文門外,其餘八座城門就會開始打一種被稱為典的金屬敲擊器。據説當時北京是晚上十點關城門的,每次關門都要打三次典,每打一下,門都只關上一部分,直到打第三下時才完全關閉。就像那時人們形容的“城門響點不等人,出城進城要緊跟”。否則除非有特殊命令開門,任何人都是不能被通融的。
過去在北京的老話兒裏,還有一句“九門八典一口鐘”的説法,它指的是,當年京師九門中,只有崇文門與其它八門不同,它的城樓上敲的是鐘而不是典。因為崇文門是稅關,也是漕運的終點,南來北往的船隻都停泊在崇文門外的運河上,等候檢查和交納稅金。鐘聲要比典聲響許多,能傳到遠處的運河上,這樣即使人聲鼎沸,船上的人也能聽見開城、關城的聲音。
鐘聲、典聲互相呼應,悠遠蒼涼的聲音回蕩在北京城裏,而在被重重城圈包圍著紫禁城裏,皇家一族是否也是伴隨著這聲聲鐘鳴迎來送往每一個月落日出呢?
責編:紀東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