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河東尋古——曾經的繁華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09:52)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後,匯納百川,一路奔騰。在山西陜西兩省間,由北向南,穿過壺口,躍過龍門,突然掉頭東去,奔流入海。這個急轉彎三角地帶的運城市,因位於黃河東岸被稱為河東。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舞臺。

  河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文明發育較早,歷史上還著實火火地熱鬧了一段時間。

  (圖)運城市鹽池南邊有一個解州鎮,當地人方言叫解(hai)州,這裡的常平村是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里。

  今天關羽家鄉還有一座建於隋代,全國規模最大的關帝廟。(圖)從端門到春秋樓,整個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中軸線兩邊還以帝王規格,建有花園和旁宮。到處挂滿歷代皇帝御筆親書或御賜欽定的牌匾,告訴人們這位出生在河東解州的關羽,就是中國忠義神勇的武聖人。 聽到這熟悉的唱段,你可能已經知道這是《西廂記》。西廂記的故事就發生在永濟的普救寺。

  (圖)普救寺位於永濟西南,寺前原來是西安通向華北的古驛道,本來是一座十分平常的寺院,卻因為元稹的傳奇小説《鶯鶯傳》一舉傳名。400多年後,小説被王實甫改寫為元雜劇《西廂記》。

  原來的普救寺已毀於1556年那次天塌河東的大地震。(圖)重修的普救寺按三個軸線佈局,西軸線為唐代風格,中軸線為宋金風格,東軸線為明清風格。西軸線上是《西廂記》中所描寫的建築。有崔鶯鶯一家居住的梨花院,張生原來居住的西軒,後來遷居的書齋院。崔鶯鶯住在梨花院的西廂房,元劇的名稱才叫《西廂記》。隨著《西廂記》聲名遠播,寺中的舍利塔也被稱為鶯鶯塔。

  在普救寺南邊還有一座著名建築,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圖)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時期,位於西北與中原交通要塞的蒲津渡口,本來是一座用以觀察敵情的了望樓。一種在黃河邊食魚為生的鸛雀鳥經常棲息在樓上,被稱為鸛雀樓。唐代詩人王之渙曾在這裡寫下千古絕句  (圖)金代末年,元軍從陜西經蒲津橋進攻蒲州,蒲州守將侯小叔焚燬蒲津橋後,退守鸛雀樓,被元軍連樓帶人一起燒燬。

  今天登上鸛雀樓,長河落日,波濤滾滾,仍能使人生出一種浩然之氣。河東這個中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滄桑興廢,仿佛一幕幕重現在眼前。

責編:紀東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