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更多

《幻城》與青春文學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4日 09:45

  為什麼我們認為無病呻吟的文字會讓他們如癡如醉

  為什麼我們看來平淡無奇的故事會令他們淚流滿面

  70萬冊的年銷量讓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

  打開《幻城》 溝通你我


  

郭敬明:最滿意《幻城》的後記

  主持人:《幻城》這本書讓很多女孩子淚流滿面,讓很多男孩子堅強地説男兒有淚不輕彈。今天我們的話題就從《幻城》這本書説起,那今天先介紹一下我們演播室的嘉賓。這位年紀比較輕的是《幻城》的作者郭敬明,這位是著名學者朱正琳老師,他也是《幻城》的一位比較特別的讀者。郭敬明,先問你一個問題,你在那本書裏説你最滿意的是那個後記,為什麼呢?

  郭敬明:可能是自己一直比較喜歡寫散文,那個後記也可以算作一篇散文。記錄自己高三以及進入大學那一段的生活,而且寫得蠻真實的,也寫了一些我和朋友之間從高中進入大學分開的感覺,可能自己比較喜歡吧。

  主持人:朱老師,您説您自己買了一本《幻城》來讀,你讀了之後你的感覺是什麼?

  朱正琳:剛才你介紹我是一個特別的讀者,的確是這個意思,因為我顯然不是這本書面向的讀者。但是我想了解它,有這麼一種興趣。我們家有一個小侄女,上小學6年級,讀這本書讀得眼淚汪汪,哭了好幾次。我肯定不會感動到這個程度。我讀的過程當中都是比較冷靜的,而且我一直在思索。但是我讀到“後記”的時候我開始有觸動,尤其是用散文形式寫的,尤其是寫了那麼一句,他和他的朋友們騎著自行車穿越了“單薄”的青春,“單薄”這兩個字打動了我。我現在沒有辦法描述出為什麼打動了我,但是我覺得我很想理解這個青春。

  主持人:我想問你郭敬明,能不能告訴我你覺得同齡人這麼多人喜歡你,是因為你是一個名人了還是因為別的什麼?


嘉賓 郭敬明

  郭敬明:可能大家一開始就覺得,是從《幻城》認識我的,認識我之後再去讀我以前寫的散文,就會覺得和他們很貼近,因為大家都是學生,所以説感覺會很有共鳴。所以他們覺得就好像是身邊的一個朋友,而不是特別遙遠的人,我覺得可能是這樣。

  主持人:他們心中有筆下無,你就給寫出來了,就跟代言人似的。朱老師你看了《幻城》你覺得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你認為這些孩子為什麼這麼癡迷,覺得特喜歡《幻城》?

  朱正琳:從某種意義上説它可能表達了這一代同齡人的共同的幻想。你剛才用了代言人,我也想用這個詞,我覺得他有代言人的功能。這些孩子都會有幻想,而這個幻想沒有像他表達得這麼好。

  

作者青春,作品才是青春文學嗎

  主持人:有人把這種寫作叫做青春文學,你對這種説法怎麼看?

  郭敬明:其實我覺得,現在有一種傾向,就是不管文學題材青春不青春,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寫作人年齡青春不青春去了。那以前你要説青春題材的小説也有,但大家現在就覺得,小孩子寫書是一件挺不可思議的事,注意力全部過來議論這個人年紀怎麼怎麼樣?在哪兒唸書?學習成績怎麼怎麼樣?長得好不好看?真正對書倒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關注。

  朱正琳:據我所知,“青春文學”一詞産生的源頭是在“開卷圖書市場研究所”的排行榜上,經常在前三、四十名裏面有25%至50%都是這一類的,後來要把這個現象概括起來就這麼叫了“青春文學”。青春文學大概包括這麼幾個要素:一個是所謂青春寫作,剛才郭敬明講到的寫書的人都是年紀很輕的;第二個一定是青春題材,因為他們寫的都是青春的事;第三要有校園,像這個幻想也是青春的幻想。但是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他們的讀者都基本上是他們的同齡人,這個現象非常重要,後來他們總結為“零距離閱讀”。就是説寫作的這部分青年人寫給另外一部分青年人看。事實上大部分情況確實是這樣的:凡是同齡人基本上都喜歡,而只要不是同齡,年長的人就沒法讀它,不是他的讀者。這個在歷代的文學作品裏面都很少見。

  主持人:有人説好像上個世紀就是90年代末,出版業進入市場以後就出現了他們這種情況。


嘉賓 朱正琳

  朱正琳:因為以前年輕人寫作不會出版。我初中的時候我也寫,我寫的劍俠小説在我們班上傳看,還一章一章連載了。

  主持人:你那時候多大?

  朱正琳:我初中生嘛,十幾歲,換到現在如果讓我出版了,我不是也像郭敬明一樣了嗎!

  

炒作的煩惱

  主持人:郭敬明你怎麼看炒作這件事?

  郭敬明:其實面對這種事情,不光是讀者覺得很無奈很沒勁,作為我們作者而言,我們才是真正覺得無奈的那種人。但是有時候實在是太多事情你沒有辦法去控制,到最後你就不想去控制了。我不去炒關於書其它的東西,如果你這個書好,比如説要炒這個書,你説你寫得多麼好多麼好,那你去炒。但是你要去炒作關於別的,比如説你個人長相如何?你生活方式如何?你學習成績怎麼樣?你有沒有女朋友?我覺得那就特沒必要了。

  朱正琳:我覺得炒作對於作者來講,或者對於讀者來講,它是一個雙刃劍,讀者完全不受影響不太可能,這對作者就有不公平的地方。

  主持人:所以郭敬明在有的媒體上就解釋過有一點不公平的感覺。你説炒作之後給你帶來的好處就是成了一個名人了,你享受的那些好的待遇我就不問了,我就想問它給你帶來的不方便的東西?

  郭敬明:就是私人空間會越來越小。

  主持人:也是被人誤解是不是?

  郭敬明:是。

  主持人:而且是莫名其妙的是嗎?

  郭敬明:我就舉個例子,有一個記者打手機給我,他説他要採訪我一個什麼事,我就跟他講手機沒電了,講了之後我的手機“篤”了一聲;我説真沒電了我得斷了,然後手機篤了兩聲斷了。結果第二天我看報道出來就説:“郭敬明弄清我的來意馬上就挂斷我的電話,然後幾小時不敢開機”。但是就是説這種情況發生了,我也沒辦法去解釋,你也不能説我找一家媒體幫助我證實一下,這種東西就只能自己扛著。你偶爾覺得太難受了,想跟別人講,你也就只能和自己身邊幾個朋友講。

  朱正琳:我覺得他這個是屬於名人的煩惱,名人大概都有這樣一些事,容易有事。但是他因為成名早,年輕。他剛才也講到這一點,是會更危險一些。大概是胡適説的,暴得大名不祥。一下子突然得了名,尤其是很年輕。這個就是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主持人:郭敬明,就是在你這個平時的生活當中,你有很多機會去接觸你的讀者,除了那些比較年輕的以外,那其餘比較成年的讀者,他們都理解你的這種寫作嗎?

  郭敬明:其實大多數我的長輩,比我們年紀大的作家都是挺愛護我們的。因為上次我在上海開過一個研討會,其實我聽到他們的話,我會覺得真的是感動。就是説可能他們一拿到你這個書的時候,會有一種驚訝,怎麼和我們寫的那麼不一樣,但是他們起碼是很努力地站在理解我們的角度去想,或者説很努力地想看看這個文章。我覺得這樣一個態度就讓我是很感動的。我覺得其實聽年長人的意見,會比聽年輕讀者的意見會成熟一些,而且會更有見地一些。


  主持人:在我們這期節目將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想對電視機前的那些成年人説,對於他們這種寫作,更多一些理解和愛護,少一些炒作和無端的排斥。但是我們也想跟像郭敬明一樣的作者説,我們特別希望你們非常快樂地生活,然後更希望你們的作品能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謝謝兩位,今天我們就談到這兒。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