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閱讀情調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6日 12:04)

  解説:

  1965年,英國的“披頭士樂隊”創作了一首名為《挪威的森林》的歌曲,這首歌很快就流行起來,並成為“披頭士樂隊”的代表作之一,很多人認為這首歌曲代表了六十年代西方青年人的一種曖昧而反叛的精神狀態。15年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出版了同名小説《挪威的森林》,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説描述了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透過作品折射出日本戰後伴隨著經濟的起飛,那一代青年的生存狀態。

  在小説的一開始作者寫道:“飛機剛一著陸……我聽見天花板擴音器中低聲傳出的背景音樂,那是一個管弦樂隊自鳴得意演奏的披頭士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那旋律一如往日,使我難以自己……”引自(第一章,渡邊的回憶)。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年近四十歲,村上春樹本人曾説過:我想寫很輕鬆的小説,二三百頁紙,漂亮的,留在記憶中那種小説,一本把全國女孩的眼淚都逼出來的小説”。他確實做到了。這本書為作者帶來了巨大的聲名,到1996年為止,僅僅在日本就銷售出七百萬冊之多,村上春樹幾乎是世界範圍內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作家,《挪威的森林》也成為了村上春樹的代表作。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村上春樹的作品被介紹到了中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挪威的森林》爬上了暢銷小説的榜首,村上春樹也成為了時下文學閱讀的熱門人物。人們閱讀,討論,關心著有關村上春樹的話題。在網上如果你打入“村上春樹”,可以看到很多的文章和鏈結,同時也出現了專門的網站,名字就叫“挪威的森林”,喜愛村上春樹的讀者在網站裏交流著彼此的閱讀體會,討論與村上春樹有關的各種話題,小説,音樂甚至是村上春樹描寫過的食物。在所有這些文字和議論的字裏行間,有一種説法出現頻繁而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村上春樹化——“小資”式的閱讀。

  徐昕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瑞典語專業的老師,每天清晨,他都這樣匆匆忙忙地,從老師宿舍趕往教室去為同學們上課。

  作為一位年輕的老師,徐昕的年齡和他的學生差不了幾歲,在很多地方,他和同學們有著許多年輕人共同的愛好。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徐昕也是一位村上春樹的愛好者。在村上春樹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他在書店裏偶爾看見了村上的作品,好奇心使得徐昕成為的村上春樹的熱情讀者。

  採訪徐昕

  我覺得村上春樹的小説,它的情節不是特別明顯,但是他更注重一些氣氛的渲染。我覺得他有一種很空靈的東西在裏頭,就是雖然他體現不出什麼情節,但你看的時候,它會給你,好像很憂鬱的一種心情帶給你,或者説他有一種,很發自內心的一種東西帶給你。

  解説

  利用休閒的時間,徐昕幾乎閱讀了村上春樹被翻譯過來的每一部數作品,在他看來,村上春樹平淡冷靜的文字説出了自己這一代人對生活的很多看法。正是這一點使得《挪威的森林》成為年輕讀者心目中的經典作品。

  採訪徐昕

  因為我覺得,現在我們這個社會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發展時期,它雖然是在一種微妙的變革的一種過程中,但是它是一種很平和的一種變革,所以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下,很多人可能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是説我的這個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東西,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村上春樹他經常會講到,他説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想怎麼活都無所謂,這是他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包括他説的那個,他有一本《夜半蜘蛛猴》裏面,他講道生活就像一個麵包圈,中間是空的,生活的終極目標可能也是一個空的。

  解説

  “小資” ,或者説“小資”産階級情調,最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被人們用來批判一種生活方式,在那個時代的話語中,“小資”無疑是一個很不受歡迎的詞,然而比較起來,“小資”大概又是那個時代語氣最輕的一種負面評判。

  現在的人們在使用“小資”這個詞語時,往往並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一般説起來,被別人稱為“小資”的人往往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都有著收入相對較高的工作,都市中的白領往往被認為是“小資”最集中的階層。

  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裏,三里屯,衡山路上的酒吧,星巴克,小西餐廳都被看作是“小資”們常常光顧的地方。每個夜晚,這些地方都晃動著“小資”們模糊的身影。“小資”不是一個階層,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調,一種姿勢。“小資”喜歡看伊朗電影,喜歡看王家衛,孟京輝的戲劇要時常挂在嘴邊,要在深夜裏盤腿坐在地板上看黑白老片,感動得流淚。“小資”是懷舊的,要聽老歌,“小資”要有一隻靈敏的鼻子,嗅得出時尚的氣息,“小資”的世界裏永遠充滿了詩情畫意,當他們坐火車外出旅行時,窗外一定是金黃的麥田和白樺林

  而最典型的“小資”,就是下午的時候,在星巴克裏用筆記本電腦寫文章或者工作的人。不難看出,很多人在談論“小資”時語氣裏充斥著一種嘲諷和批評的味道,很多人對、“小資”和“小資”情調不以為然,認為“小資”的本質就是虛假,“小資”一詞本身常常被用作指責,而不是心平氣和的討論。

  在眾多評論“小資”的書籍裏,中央財經大學中文系教授包曉光所著的《“小資”情調》一書是比較全面,也是比較客觀的一本著作。作者包曉光詳細列舉和討論了“小資”以及“小資”情調概念,更為重要的事,包曉光強調指出了討論“小資”話題的前提,這一前提就是當今中國社會的都市化發展進程。而圍繞“小資”所展開的種種討論,都表明了都市中一個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況和他們的文化追求。

  採訪包曉光

  它是一個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社會語境下,説到的一群人。這群人,我曾經開玩笑,這群人實際上面積相當廣大,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一點“小資”的成份,或者説我們身邊肯定得有一兩個“小資”,它指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所以我曾經開玩笑,我説,比如説有那個預備“小資”,還有退役“小資”,還有前“小資”,還有後“小資”,我的意思就是説,它彌散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個人可能在某一個領域裏面,都有它的影子。

  解説

  黃集偉是國內著名的文化評論人,曾經當過六年的中學語文老師。前幾年黃集偉對於歌手雪村的精妙評論曾使得雪村感動的差點落了淚,也使得許多人加深了對他的印象,而他1999年出版的《請讀我唇》,則被認為是一部收集與研究民間詞語現象的精彩之作,正是這本《請讀我唇》同時也被人列為小資讀物,這真是一件令黃集偉無可奈何的事,

  採訪黃集偉

  像vavan這樣的人物形象,那樣的一個女孩,作者處處暗示到,她可能有一個墮落的經歷,比如説煙頭在手臂上灼傷的疤痕,又比如説吸過毒等等,這樣一些被人們認為很灰色的這樣墮落的經歷,而她的外在表現又完全的與眾不同,在生活上、在生活的品位上,她有著某種非常特殊的一些,很個性化的追求、很西化的一些追求。比如説到咖啡廳聽愛爾蘭的音樂,她的穿著打扮都是很個性化,極力要區分出和周圍的人群,這種大眾有一種區分。

  解説

  除了村上春樹之外,瑪格麗特杜拉斯,這位法國的女作家在所謂小資們的閱讀書目裏也是經常被關注的對象,她的代表作《情人》描寫了一個發生在越南西貢而讓人震驚的故事,一段13歲的法國少女和三十多歲的中國男人之間的愛情。在中國作家裏,張愛玲被認為是小資的祖師爺,而當下最有代表性的小資作家就是安妮寶貝,她生於七十年代,先後在中國銀行,廣告公司,網絡公司裏任職,主要作品有《告別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薔薇島嶼》等等,在網上開有自己專門的網站,像小資稱杜拉斯為杜拉一樣,安妮寶貝也被她的讀者親切的稱為安,而她的寫作題材大多關於另類的愛情都市生活,大多喜歡用第一人稱來説故事,與傳統的文學作品相比,這一類作品似乎更容易得到時下讀者的認同甚至模倣。

  採訪包曉光

  這樣的作品它裏面表達著一種,不同以往的文學的追求,就是對一種個人的感覺,對這種感覺的一種咀嚼和品味,甚至可以這樣來説,我也做過這樣的表述,在這樣一個被表現的對象,在文學作品當中被表現的對象來看,他的這樣一種對個人的這種精妙的感覺、微妙的感覺、個人化的感覺,做一種自我的玩味,我想這是他極為突出的一個特點,我覺得他們閱讀有一個特點,就是追求比較新鮮的東西,甚至這個新鮮,我們都不是説它是時尚。你比如説有人歸納“小資”喜歡看的電影是伊朗電影,那麼在伊朗電影之前是法國電影,那麼他們在看法國電影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沒看法國電影,等大家都去看法國電影,只有“小資”可能就不看法國電影了,看伊朗電影。我覺得他可能在閱讀這個領域當中,可能也有這個特點,就是他追求特別新鮮的東西,而不是整個社會人群都在讀的一本書,那可能“小資”就不讀了,就另外再找一個。所以“小資”的閱讀可能跟他們的生活狀態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比較追求那種新鮮奇特的東西。

  解説

  除了安妮寶貝以外,像趙波,衛慧,棉棉等等,也都被人看作是小資作家。她們的作品風靡一時。另外一些流行的讀物,例如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筆下的卡通小狗史努比,台灣作者幾米的都市繪本,還有一些關乎時尚與品位的書籍和雜誌,例如生活與藝術叢書,雅眉叢書系列等等,都被看作是小資閱讀的熱門話題,如果要列出一張小資必讀的書單,那麼我們會發現選擇的標準過於的寬泛,而可以選擇的門類和數量又太多了,那麼到底小資讀物的特點是什麼呢?

  採訪黃集偉、包曉光

  當時設計的時候我們基本上設想,不會有很多人來申請,因為我們感覺“榕樹下”的知名度沒那麼大,能有一萬多人來玩就很不錯了,結果沒想到,可能是免費午餐的關係吧,開放之後申請的人非常多,最後就達到了十萬人。

  解説

  伴隨著閱讀內容的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網絡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網絡的普及,在享受著網上生活便利的同時,網絡又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改變。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通過網絡來閱讀,他們可以更快,更多的讀到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更加方便,直接的表達自己對作品與作家的喜好。有很多所謂小資的作家正是通過網絡而嶄露頭角,許多關於小資閱讀的話題也通過網絡而流行,如果説上網在今天意味著一種時尚而又普及的生活方式的話,那麼網絡同時也是所謂小資閱讀的一塊活躍的陣地。這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一個以文學為主體風格的網站——榕樹下。

  榕樹下網站成立於1999年,在開創之初,全部的工作人員只有區區的12個人,然而榕樹下在隨後的日子裏取得了飛快的發展,它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隨心地創建屬於自己的網上個人文集和留言版,上網者可以將自己的文章上載,還可以快捷的選擇個人化的頁面設置,這使得每一位登錄者都可以在網上滿足自己文學發表的夢想。而榕樹下的人氣也迅速攀升,並在2000年左右達到高潮。

  採訪“榕樹下”網站技術人員

  當時設計的時候,我們設想不會有很多人來申請,因為我們感覺榕樹下,這個知名度沒那麼大,能有一萬多人來玩就很不錯了。結果沒想到可能是免費午餐的關係吧,一開放之後申請的人非常多,最後就達到了十萬人。

  解説

  在榕樹下網站贏得成功反響的同時,以安妮寶貝為代表,一批年輕的作家也借助榕樹下走入讀者的視野,他們的作品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通過網絡走向傳統的紙媒介。然而有很多人對此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榕樹下是一個充斥著小資情調的網站。

  採訪“榕樹下”網站編輯香妃子

  最終為什麼會能夠造成這樣一個很“小資”的狀況,我們也分析過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上榕樹網站的這個人群,主要是一些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或者是二十多歲的學生、包括白領,所以他們更加願意看到一些非常城市的、或者非常時尚類的、或者能夠反映他們生活狀況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的點擊率會非常高,而且寫這樣文章的作者,會看到很多人給他留的評論,會很受鼓舞也就會不斷的來發文章。

  解説

  與個人文集的隨意性不同,榕樹下專欄裏的作品都是編輯從網上投稿中選出發表,向榕樹下專欄投稿的作者來源很廣,他們只要進入榕樹下的頁面,為自己的作品選擇一個類型,在選定相應的授權級別,按一下發送,稿子就被寄到編輯文庫裏,而編輯會很快瀏覽他們的作品,如果可以的話,很快作品就會發表出來。榕樹下最熱鬧的時候一天要處理一千多篇來稿,通常發表十分之一左右。而除了網上的聯絡之外,通常也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作者同他們的編輯有過當面的交流。

  採訪香妃子

  也許有人説你到書店裏淘書是一種樂趣,我不否定這一點,但是有一點,就是説如果你在一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我覺得有時候,時間它根本不允許你去,比如説我一天工作很忙,我一個星期工作很忙,我在休息的時候,我可能就蒙頭大睡了。當然如果這種時間我用網絡的方式,我可以很快的得到,我想要閱讀的一種標準,就是網絡上有一種查詢功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網絡上有一個分類的功能,你很快的就能直接指向你的目標讀物,我覺得這在現在的生活説起來,你説它是快餐也好,你説它是其他什麼方式也好,我覺得對我的生活,至少是有利的。

  解説

  作為無數利用網絡來進行閱讀的都市青年之一,蕭飛每天早晨匆匆的離開了家門,等待他的都是忙碌緊張的一天,他在上海的一家IT企業工作,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蕭飛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承受著都市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工作之餘,蕭飛經常打電話約朋友們外出聊天,見面的地點就通常選擇在自己喜歡的酒吧裏。他們在酒吧裏談論著自己喜歡的話題,享受著夜晚都市裏的輕鬆時刻。

  除了和朋友們聚會之外,蕭飛還喜歡經常上網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他現在已經很少去書店裏挑書買書了,網絡成為蕭飛業餘時間裏休閒閱讀的一種主要方式。

  採訪蕭飛

  我們平時讀的紙質媒物就存在一個問題,你只能看不能回應,甚至你覺得一個人的作品,一旦出了書,它勢必在你的心目中,好像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也就是沒有一個讀者回應,而在網絡上,每個人我覺得不管他名氣大、名氣小,大家都是對著電腦屏幕和鍵盤敲打字,我覺得大家可以互動,比如説我覺得這篇文章好或者不好,我説出理由,當然我也可以不説,但是我覺得這樣,可能對讀者和作者之間,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溝通。

  解説

  網絡給蕭飛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使得閱讀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蕭飛也可以在網上對他看到的作品進行評論,同時他還在網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對他來説,寫作變成了一種非常自然而普通的生活方式。

  網絡給閱讀帶來了的變化除了方便快捷之外,網上閱讀方式所花費的費用也比買一本書要便宜的多,同時加上電腦屏幕給讀者眼睛帶來的疲勞,這使得網上閱讀有時候也變得更加的漫不經心,而網絡對於寫作帶來的新的衝擊,它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寫作變得更加方便,只要面對電腦,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寫作,寫作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自由。同時也就變的更加個人化,網絡又為這種寫作提供了一個發表,交流甚至爭論的空間,網絡所産生的隨意性的閱讀心態和個人化的寫作也是小資情調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波在某些評論中被認為是典型的小資作家。她70年代生於江蘇,20歲離開家鄉,去過很多地方工作和生活,主要是上海和北京這兩所城市。現在在報刊上寫專欄,在網上開有趙波小站,筆名青青波兒。趙波的小説似乎更多地關注著兩性及婚姻關係,愛的雙方往往是年長的男性和年輕卻絕不幼稚的女性,而主人公的名字往往叫做“二毛”,一個有大量纏綿之語的都市女孩。

  趙波喜歡在上午睡懶覺,而她經常在下午出現在三里屯的酒吧裏,有時候也約朋友一起在這裡聊天。她喜歡三里屯下午的安靜和陽光。

  趙波喜歡旅行,也喜歡將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拍攝下來,她覺得鏡頭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在她出版的作品裏,還附有自己即興創作的速寫畫,而文字之間流露的則是一種對都市人生的旁觀和體味。

  採訪趙波

  我覺得我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人,因為一直沒有在一種工作機制當中,所以是用一種邊緣的心態看各種各樣的人,這個時代在變化,我可能看到了在變化當中各種各樣的人和故事,這肯定和我閒散的生活是有關係的,我是一個局外人,局外人可能更加“旁觀者清”,也可能想得更多一點。

  解説

  江蘇文藝出版社的雅眉叢書被認為是一套典型的小資讀物,雅的意思是雅皮,眉則是指美眉,一種對女孩的時尚稱法。這套叢書分別從閱讀,看碟,護膚,上網,抽煙喝酒飲茶五個角度展開,其中的《想水一樣的碎》講的是香水與女人之間的故事,。書中有對時尚香水的介紹,一些獨特的護膚方法,還有一些愛用香水的年輕女孩的故事。這本書已經出版就收到了小資們的熱烈歡迎,首版六千冊一銷而空,甚至於在圖書展覽會上的樣書也被人偷偷拿走。

  《想水一樣的碎》的作者南蒂在出版社工作,她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學歷,她覺得選擇香水是一個很自然的寫作角度。因為在她看來,小資應該是一群熱愛時尚的人。因為時尚代表著一種有品質的生活。

  採訪趙波

  我覺得香水首先是時尚的一個元素,能夠代表時尚的一個部分;第二我覺得它能夠反映人的性格、反映出他的氣質,從中我們可以看見,像一個人給他勾畫一個側影一樣,通過香水來寫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內在的很默契的一個地方,心有靈犀的地方。

  解説

  像大多數年輕的女孩一樣,南蒂平時喜歡逛街,喜歡看像《ELLE》那樣的時尚雜誌,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南蒂周圍也有一些人開玩笑的説她是小資。

  每天下班之後,南蒂還經常去健身中心放鬆自己,空余的時間裏,南蒂回到大學課堂,繼續攻讀博士的課程。對日常生活品質的追求讓南蒂體會到一種精緻而放鬆的情趣,而系統嚴謹的學習又為南蒂提供了一個理性思考的依據,這種二者合一,看似矛盾的生活狀態在深深影響著南蒂的閱讀和寫作的態度。在很多評論中,小資作家們是被猛烈批評的對象,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十小資女作家解析上下兩本書就是這一類批評的代表之一,趙波在這本書裏頭一個遭到了評論。作者蜘蛛在書中這樣寫道:讓我們隨便拿起把菜刀,試著剖析趙波和趙波的小説,我們看見的組成部分是:小資,美女,作家,頹廢,自戀和矯情。

  趙波小説中的情節除了發生在酒吧就是發生在夜裏,小説的開頭一定要引用某句話,小説的主人公從萍水相逢到各奔東西,這中間的過程是趙波最擅長的,文筆細膩,讓傷感告訴傷感,趙波就在這傷感之間穿針引線,時尚雜誌是她的根據地,小資是她的讀者。

  而面對著這樣的批評,趙波似乎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採訪趙波

  如果説我很“小資 ”,就代表“小資 ”有市場了,就説明很多人他們想成為”小資 ”,或者説他們喜歡看“小資 ”的東西,只要他們喜歡看,只要我的書有人看,我無所謂他們怎麼把我定位。

  解説

  作為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成名的作家,陳村覺得自己大概是閱讀網絡文學作品最多的作家了。他曾經擔任過榕樹下網站的藝術總監,面對種種關於所謂小資作家的評論、陳村覺得這裡存在著一種誤解,他覺得事情未必如此。

  採訪陳村

  “小資 ”們先把自己弄出了一個氣味,然後就把很多東西拉進來説那氣味,比如説張愛玲,我在《躺著讀書》論壇當了近兩年的版主,這就主要是討論書,動不動就會出來您剛才講的那幾個名:“安妮寶貝”、“杜拉斯”、“張愛玲”、“三毛”都是反反復復地出現,我想這可能是他們之間一個識別的信號,就像我別著一個徽章一樣,我是北京大學、我是上海復旦大學有個徽章一樣,他們以此來識別同類,除此之外我覺得,很多都是誤讀的,張愛玲不是他們説的那種“小資 ”。在“安妮寶貝”的文章裏面,也有別的一種東西。

  解説

  在過去的一年裏,圖書出版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所謂的“小資”風,各種各樣的書籍打著小資的旗號出現在市場上,作為一種現象,我們不應該簡單的説好或不好,不管怎麼説,所謂的小資和小資情調,其實代表了人們對更高的生活品質和生活品位的追求,它的背後是中國經濟巨大的發展與社會深刻的變革。所謂的小資閱讀,其實也是在這種發展與變革之下,文學自身的一種多元化的嘗試,這種嘗試鮮明的體現為寫作與閱讀,方式和內容的巨大變化,無論如何,作家和讀者都將會對這種變化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榕樹下網站贏得成功反響的同時,一批年輕的作家也借助榕樹下走入讀者的視野,他們的作品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模倣,然而在一些看法中,榕樹下卻與”小資”結下了緊密的關聯。

  採訪

  “榕樹下”網站編輯香妃子

  與傳統的文學媒介不同,榕樹下的作者很少與他們的編輯見面,通常只有為數很少的作者同他們的編輯有過當面的交流,而與此相反,在榕樹下發表作品的作者人數卻非常之多。

責編:費溢群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