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八集 駝鈴絲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1日 20:19 來源:

  

  穿透歲月的風,依然熱如火,冷如冰,風吹沙動,多少絲綢之路上的繁華舊夢,被掩埋于沙海之中。


  號稱“沙漠之舟”的駝隊,在沙丘上跋涉了千百年,它們用磨斷的筋骨,鋪出了推動人類進步的絲綢之路。如今,一條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腹地、全長522公里、堪稱世界第一的沙漠公路,把昔日的艱辛旅程,變成了今日移動的風景。

  和田,古稱于闐,曾是西域三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絲綢之路南道的要衝。

  在絲綢之路貫穿歐亞之前,一條溝通西域與中原的玉石之路,早已形成。提到和田,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和田玉。

  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裹脅了群玉之山——崑崙的美玉,在大地上蜿蜒。人們把這種得山之靈性、水之生動的玉叫仔玉,以區別從山上開採下來的山玉。

  擁有和田美玉,是中原人的渴求,穿上中原絲綢,則是西域人的夢想,絲綢、玉石的東來西往,促成了歐亞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繁榮。

  和田最為名貴的玉是羊脂玉,它色如凝霜,狀如羊脂,是玉中極品。

  自先秦以來,玉石受到中原人的普遍推崇。古人相信玉有驅魔避邪、怡情養性的作用,因此,古墓葬裏出土的玉器,大都是和田玉。

  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絲綢已成為古羅馬貴族的奢侈消費品。他們想象絲是東方人從一種奇特的樹葉上,梳理出來的細軟絨毛。


  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的和田沒有桑蠶,中原嚴禁桑蠶出關,和田國王就向東國公主求婚,公主出嫁時,在頭髮裏藏起了桑蠶種子,於是和田人就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此後,和田家家養蠶、戶戶拋梭,開始了頻繁的絲綢貿易。

  古代的和田,因絲綢之路的暢通而繁盛一時;如今,在和田出産的艾得萊斯綢中,仿佛依然凝結著昔日輝煌的影子。

  桑蠶業的興旺也帶動了其它手工業的發展,東漢蔡倫發明的最原始的造紙技術,在今日和田的一位維吾爾老人手裏,還完整地保存並延續。這就是利用桑樹皮製造的桑皮紙。

  和田民諺説,“天上有多少彩雲,和田就有多少花毯”。在和田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東漢時期的地毯殘片,這説明和田是東方地毯的發源地。

  這種手工織毯的工藝已經延續了千餘年。

  和田具有悠久的玫瑰種植歷史,五月的空氣裏瀰漫著沉醉的氣息,那是玫瑰撩人的香氣。姑娘們採下鮮艷的花朵,用它釀酒、制茶、做醬,讓生活變得優美而甜蜜。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克裏雅河衝開了大漠的荒涼,留下了小塊的生命綠洲。維吾爾族克裏雅人在這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致19世紀西方探險者把他們當成了“野人部落”。

  很久以前,風沙掩埋了他們祖先的居住地,倖存者只能追尋著水源和胡楊林,在漫天的黃沙中輾轉、遷徙,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跡。

  沙在眼前,家在腳下,嚴酷已是尋常,守候成為神話。克裏雅人順應自然、泰然獨處,烤沙炊餅,哀哭出嫁,保持了非常奇特的生活習俗。

  塔克拉瑪幹,在西方人看來,是“死亡之海”,然而在克裏雅人看來,卻是“過去的家園”,在靈魂深處,他們對那片被荒沙掩埋的故土飽含思念。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絲綢之路的痕跡,有一段被掩埋的歷史。

  1901年,匈牙利裔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發現了尼雅故城。被稱為“沙埋的龐貝”的尼雅,是《漢書》所記的精絕國故地,在大約公元3、4世紀突然消失,留下了待解的歷史之謎。

  近年來,我國考古學家對尼雅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在一座墓葬中,發現了織有“王侯合婚韆鞦萬歲宜子孫”漢字紋樣的斑斕錦被,在另一座墓穴中,又發現了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字文飾的織錦護臂,引起世人矚目。


  關於尼雅的消失,有多種猜想,多半與水源短缺、沙漠侵蝕有關,在佉(qu) 盧文文書中,記載了國王對砍伐樹木的懲戒措施,這被譽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

  一系列考古發現表明,尼雅曾經是絲綢之路上國際文化的交匯點。

  丹丹烏裏克,喀拉墩、圓沙……一系列被沙漠掩埋又打開的故城,至今仍是人們探尋未知文明的門徑。

  塔克拉瑪幹沙漠到底掩埋了多少人類歷史的秘密?在沙海深處,掩藏著開啟古代文明的金鑰匙。

  

責編:木鐸金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