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審美的名義“發現”黃山
——龍應臺説黃山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8日 17:50)
引子
黃山有一棵很有名的樹,在古代的九大名宗、十二大名宗裏都有它。這棵松樹叫老龍松,和下面的石頭在一起叫“夢筆生花”。這底下的石頭有40多米高,松樹是在非常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生長的。沒有任何土壤,它只有靠吸收花崗岩裏面的養分生長。它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下生長了300多年,這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1982、1983年的時候突然老死了,沒有任何意外的人為的因素造成的。
這個事情很好理解,樹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樣,是有期限的。這棵松樹已經活了300多年了,超出自然界賦予它的生命了。如今,黃山風景區又做了一棵倣真樹擺放其上,就是為了讓人們可以追念它,感受它的美好。
如果野生樹種自然地死亡倒在地上,不要用人工把它扶起來,或者是把它清除,應該保持其純自然生態。
──龍應臺
黃山這樣一座山,純粹作為自然景物來説,它不應該被單純地看作是一個風景旅遊區,它更應該被看作是一個生態自然區,那麼它存在的目的不只是讓人去休閒。我們還應該看到其他兩個層面的功能:第一,我們應該尊重其自然狀態,這是人對於非人類的自然存在的原始的尊敬;第二,它是一個天地提供給我們的教師,對於這點而言,我們不但要認識到草木的生,也應該認識草木的消滅,因為它的消滅是生的一部分,是一個自然的循環。我在台北市與專家討論建一個野生公園的時候,專家們的意見和我是一致的:如果野生樹種自然地死亡倒在地上,不要用人工把它扶起來,或者是把它清除,而應該保持其純自然生態。就是説,如果你要了解真正的自然生態,就應該保存它最自然的生存狀態。
因此我對“夢筆生花”這個景點是反感的,這是造假,它違反了黃山存在的原始生態。生命之所以美,因為它的存在。樹之所以珍貴,跟它是活的,這是一個核心的要素。因為生命的存在及脆弱,而且有時間性,這使我們更加珍惜。造一個假的東西企圖還原它原來的美麗,本意也許不壞,可是在打擊、否定它的美的核心元素。我們應該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來黃山之前有點恐懼,因為怕看到人工的東西太多,但是到了黃山之後,有欣喜之感:第一,它雖然有纜車,但還是很有限(一共三條);第二,它的步道還相當原始,沒有用水泥,而是黃山本身的岩石;而且山上沒有太多的建築,所以相對於其他去過的名山大川,黃山保存的相當好。
生態公園存在的目的是讓人們了解生態。深山大川之美在於它的難以到達,你必須相當深入才能發現它的美麗,如果大量建纜車,讓大批的人不必走路就能到達的話,那也同樣是在否定它的美,這是同樣的做法。黃山還好,就是説它是有限的開放。
如果不控制人流,使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也許其中會有一半想來旅遊的人因為它被糟蹋而不來了,這樣所謂的旅遊收益到最後就抵消殆盡了。不要以為像黃山這樣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過度的消耗是得不償失。
責編:小文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