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China瓷器景德鎮》系列

《景德史話》專家專訪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呂成龍談“古瓷鑒賞”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17:46


  主持人:呂老師,您好!上周在《陶瓷的年代》這部片子裏,我們看到了倣古瓷和古瓷。確實我想現在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古瓷,但是我們在古瓷市場上,怎麼樣辨別一個古瓷的真偽呢?

  呂成龍:鑒定是很複雜的一門技術,文物鑒定當然也包括陶瓷。我們經常説從事文物工作,像我們在故宮博物院天天從事的這種工作,就拿古瓷研究來説,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不能談鑒定。當然如果是要概括起來説鑒定,從陶瓷來説,一般離不開五個方面:造型;紋飾,就是圖案了;胎釉彩,它的胎子、釉子、還有它的彩;另外,它的燒造工藝,燒造工藝主要是它用的什麼制燒方法,墊燒方法;再一種就是款識。這五個方面一定要綜合起來,判斷一件東西的真還是倣,不能偏頗于任何一個方面,不能説根據一個方面,就來斷定這個東西的真倣,或者是它的年代。


  就拿造型來説,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是這個時代有。比如在明代嘉靖的時候,嘉靖皇帝信道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道君。那麼這個時候,瓷器不管是造型還是圖案紋飾,都出現大量與道教有關的這種題材。在造型方面,比如説,這個時候出現大量的葫蘆瓶,葫蘆型造型的瓶。咱們知道葫蘆與道教有關係,而且它有些葫蘆底下是方的,兩節葫蘆,底下是方的,上面是圓的,也有當然上下都是圓的。再比如説,這個紋飾方面,也出現大量與道教有關的,比如説八卦。另外就是説一些這個雲鶴,仙鶴也與道教有關係。再比如説,這個時候還出現一些把松樹樹榦盤成一個“福”字的。像這種東西,其他朝代就幾乎很少見,就是講這個時代特有的。


  那麼,再講這個胎釉彩,也有它的特點。現在有些搞倣古的,有些彩就配不出來。比如説,我們講這個成化鬥彩當中,有一種叫“差紫”,這種彩也是到今天為止倣不出來的。為什麼?這種彩,它本身就是當時燒的一種色瓷,燒壞的一種彩,它燒不出來。明清也在倣成化鬥彩,到今天也倣,燒不出來。這種彩是什麼?一種鐵銹色,比較厚。我們故宮原來有個叫孫瀛洲的老專家,曾經總結出這個口訣,就是講明代的這個彩,他説:“鮮紅淡抹綠閃黃,差紫濃厚確無光”。這主要就是針對成化鬥彩這樣一種彩。“差紫濃厚”——很厚,但是沒有光澤。

  再一個,它的款也很重要。明清官窯瓷器寫款,從永樂開始有款。雖然洪武二年開始設了官窯,但是洪武的官窯瓷器,沒有一件帶款的,所以如果見到寫“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這種款的瓷器,那肯定是倣品,這就是一個規律了。再講永樂瓷器的款,我們現在見到的永樂瓷器,雖然開始寫款,但是寫款的並不是很多,而且它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沒有楷體的,也沒有“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款,所以如果見到有瓷器上寫“大明永樂年制”六字,你可以大膽地判定,它就是一件倣品。再比如説成化的,它都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沒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外,款識的字體也有它的特點。比如説,宣德官窯瓷器年款很有特點。“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無,晉唐小楷最出群”。


  這個瓷器鑒定,我們主要是從五個方面綜合起來判斷。這個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也不能速成,一定要大量地觀察真的實物才行。光看書也不行,我們經常説隔著櫃子看都差勁,一定要最好有機會能上手,上手摸一摸,看一看,這樣才能學會鑒定,而且要長期積累。

  主持人:您説“上手摸一摸,看一看”,它從觸感上有什麼感覺?

  呂成龍:我們説上手摸,一個是觸感,一個是掂一下器物的份量。一般的情況下,比如天天摸永宣的瓷器,基本上它這個每件器物的份量,心裏就大概知道的。如果這個東西你掂在手上,跟平時的感覺不對的話,很重或者很輕,這東西肯定是有問題的。另外一個比如説,在觸摸的時候,它有些瓷器,比如説永宣的瓷器,它有個特點,特別宣德的瓷器,它釉子的表面不是很光滑,微微的泛橘皮紋,像那個橘子皮的表面,帶那種坑坑凹凹的感覺。成化瓷器就沒有這種感覺。成化的青花也是這樣,基本上沒有這種橘皮紋,典型的成化這種青花瓷器,釉面都是很光滑的,就像玉一樣。

  主持人:既然剛才像您提到,現在我們工藝那麼好,而且可能要比原來先進得多,那為什麼現在在市場上,古瓷的價值還那麼高?而且人們好像都對古瓷情有獨鍾呢?


  呂成龍:如果按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造出來的瓷器,可能質量方面、瓷質方面要超越古代。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好多人喜歡這種古的東西呢?這主要是古代的東西,它包含了好多當時的文化內涵。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品或者工藝品,它都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産物。你現在可以複製,或者你複製也好、模倣也好,但你模倣的只能是它的形,比如它的紋飾,但是古瓷包含的這種精神方面的因素,是永遠無法模倣出來的。當時人們的一些價值觀、一些審美意識是無法來模倣的。實際上這種對古瓷的喜歡,並不是説現代人才喜歡。我們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就拿明代瓷器來説,包括青花瓷,基本從正德開始,明代中、晚期時的人們很推崇永樂、宣德、成化的瓷器,這文獻都有記載的。而且文獻記載説,當時永樂、宣德、成化的瓷器,價格直逼宋代的汝、官、哥瓷器的價格。宋代到明代正德、嘉靖、萬曆,晚明的時候,這相距多少年呢!那個時候的人們很喜歡永樂、宣德、成化的瓷器,把它抬得很高,價格都跟宋瓷一樣的價格了。那麼到了清代也是,對宋瓷,對明代永、宣、成的瓷器也是很推崇的,價格也是相當高的。這個不光是今天的人,可能這反映人們有一種崇古的一種心態。不管是哪一個歷史時期的作品,當然還要體現它的美。這個東西本身要美,這個主要是説,我們看一件瓷器美不美,那主要是從它的造型、紋飾、色彩來判斷。如果要是不具備這個因素的話,人們肯定也不會喜歡。再久遠的東西,也不會喜歡的。為什麼剛才我講對永樂、宣德、成化的瓷器那麼推崇,對明代其它朝的瓷器就不是很推崇呢?主要是這三朝的瓷器,本身給人一種非常美的感覺。這可能與這三朝當時宮廷,對這個瓷器燒造的重視有很大關係,與皇帝本身對這個的重視有很大關係。明代永樂、宣德、成化,這三朝皇帝有很高的藝術修養,都會作畫,他們的作品現在都流傳下來了,我們故宮也都有收藏。所以他本身對藝術就有一種很高的要求,他們懂藝術,所以這三朝燒造出來的瓷器,本身藝術價值也相當高的。就是從美學方面來説,這三朝瓷器比其它朝瓷器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與這個有很大的關係。


  主持人:我們在這個散文《陶瓷的年代》裏也看到了這樣一種現象,在這個古瓷市場上,有很多人都把倣古瓷當成古瓷來賣,那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呢?

  呂成龍:瓷器倣古這方面,應該是處於一種比較混亂無續的狀態。俗話説,“器之偽乃人之偽”,其實就倣古本身來説,這個東西沒有什麼錯。因為我們從恢復祖國優秀文化遺産這方面來説,它本身沒有錯。我把這個東西仿製了以後,把它恢復得很好,而且要達到越逼真越好,本身是沒有什麼錯的。但是,如果是把倣古當成是一種牟利的手段,把這個仿製的東西,當成真東西去騙人,這就不對了。而且這個我認為,也是不應該允許的。從良心來説,也不應該這麼做的。所以説,我們不反對倣古。物以稀為貴,本身這個東西流傳是有數的,就這麼多,那麼在得不到真品的情況下,倣古本身也是對祖國文化遺産的一種弘揚,一種繼承。關鍵是我們不能把倣古當成一種牟利、害人的這麼一種手段,我想關鍵是體現在這兒。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