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屆展播作品目錄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5日 15:02

  作者 原野


  如果説,搖籃是童年的象徵,一杯熱茶是溫暖的象徵,啟動的車窗上緊握的手是友情的象徵,那麼門就是家的象徵。門的樸素的臉上,寫著我們的寄託、歡喜和庇護。在心底抹不去的記憶裏,門的表情清晰如昨。

  兒童初窺世事的時候,用肩膀倚在自家的門上往外張望,仿佛那邊是海,這邊是岸。當受了委屈的孩子從外面跑回家,雙手剛剛拍到門上時,便開始大哭。在這裡,門劃分了“他們”和“我們”。門裏門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靠在家的門上,可以痛哭;坐在家門腳下,可以用指尖蘸取唾沫翻小人書、用刀子在門上刻線,可以看看自己長高了多少。站在門邊,如同站在父兄的身旁。推開門之後,傳來“吱呀”的回應,這是家的歌聲,耳熟能詳。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父親遠赴他鄉,母親也忙於工作,每天深夜才能回家。那時,我們常常夜深了還沒能入睡,總是躺在床上不安地等待。輕輕的敲門聲,使我們在無數個夜晚一躍而起,搶著去開門。因為,開門就有媽媽。外出求學的日子未必有多辛苦,也未必有多想家,但是在回家時,潤濕我眼睛的,是我家的那扇門。它依然是原來的樣子,醇厚古質。殘褪的油漆稀稀落落地附著在漣漪似的木紋上,就像一位慈祥可親的老者。我發現,對家的渴念,包括秘密與驚喜,原來都包括在見到門的最初那一眼裏面。


  如今,門與母親形影相依。當淡淡的陽光遍撒院落時,母親已經忙完家務,開始坐在門口繼續她的那些針線活。針線在母親蒼老的手中翻飛,斑白的髮絲不時掠過額頭,母親清瘦的臉頰就像那滿是木紋的門,在我這遊子的心中疊印、幻化,佔據了我整個鄉愁的心海。每次回家,闊別之後的柔情便會在撫到門的那一刻迸發。拍一拍它,心中裝滿期待。

  門的後面,包括門,是我們的家。

(編輯:費溢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