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調高原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3日 16:02
作者 劉湘晨
天近亮,氈房圈頂卻沒有平日透進來的絲縷光亮,我撩開氈門一看,天如灰幕。整個牧場呈現出一片微微透藍的灰色調,山口和山外的頂空,是淡淡的淺灰。山陰處,凡有物體遮擋的地方是凝重的深灰色。係白頭巾的人,各色的牦牛和狗在深淺不一的灰調之中游走……氈房頂的炊煙最先是瓦藍色,而後漸漸淺淡變成白色,在尚未被驅去的冷空氣的壓迫下,拖出長長的煙帶貼著喀拉佐克河河面遠遠伸去……
八月的高原牧地已有了最初的霜降,拴在氈房外的牦牛也披著一層霜。隨著大小牦牛的喘息,噴出的是一團團霧白的氣,母親們和姐妹們蜷身開始擠這一天的第一遍牛奶。阿依木比比端進一盆牛餅生起火,而後開始給全家人燒這一天的第一壺奶茶。
柯爾克孜牧人常年居住的地方多在海拔4300米到4500米以上,夏牧場最高可以達到海拔4500米到5500米上下。整個喀拉佐克峽谷,細數數氈房,不過十一戶,比烏魯木齊一幢標準住宅樓一個單元裏的住戶還少,我驚異地發現竟有三家的女兒嫁出去最終又回了家,離婚率高得讓人吃驚,這中間就有阿依木比比。
阿依木比比的辛勞讓人可以相信她為人的操守,是什麼原因導致山地柯爾克孜人中的男人接二連三地甩掉他們的女人呢?
在雲雪遮蔽的高原,財産關係的倚重仍是兩性交往或締結婚姻之中一雙“看得見的手”。一座氈房圈和環圍在氈房四週的大小牲畜是主要財産,男人是各家氈房圈下最主要的支撐,伴隨著男人的婚娶,意味著一次財産的交割和再分配。
柯爾克孜人不同,男人為娶妻付出的財産絕不致于讓他們傷筋動骨,再者,女人在婚後狀態仍自覺不自覺地以娘家為情感支撐,與娘家有著更多、更強的情感聯絡,這一點,柯爾克孜出嫁後的女人絲毫不比城裏那些戀娘家的媳婦們差。由此,為她們的高離婚率埋下了伏筆。
透過氈房的圈頂,可以看到喀拉佐克天空的雲仍是一片鉛色,挂在圈頂的半截香皂在一塊一塊兒的小方氈上畫圖案,嘴裏輕哼著一首老歌。
阿依木比比在想什麼呢?
自從我們來了之後,阿依木比比的衣服明顯比常日艷麗了許多。我知道,這絲毫不説明她對我的朋友們怎麼樣,她僅是關注一個女人在一群男人面前的那種感受。這個午後,我把攝像機調成了稍偏紅的色調,讓氈房內的情景和那低語的歌聲成為一種陽光色,整個高原的灰色天暮之下會有一座充滿陽光的氈房,猶如一顆強健跳動的心臟,那是人世的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