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係瀘沽湖》系列之三:摩梭女人(上)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8日 17:03
作者 胡志剛
清晨的瀘沽湖一片寧靜,湛藍的湖水似乎可以把人帶進夢幻的世界。十多年來,我曾多次在湖邊尋覓,思考怎樣才能把瀘沽湖那內在的美,真實地再現出來?然而,面對美麗、神奇的瀘沽湖,我時常會感到迷惘與困惑:她那天然、純潔的品質;寧靜、溫柔的性格;如夢如幻的意境,究竟應該如何去表現?一位畫家説:瀘沽湖不能畫出來,她的水太藍,畫出來像是假的;一位作家説:瀘沽湖的水可以直接吸進筆裏作詩,但詩不能窮盡她的意味。難道瀘沽湖真的是只能領悟,無法表現?噢!也許還可以用音樂來表現。因為只有音樂才可以把情感深處那無色無相的東西表現出來。那就讓我伏在這充滿母性的湖邊,仔細地聆聽她吧!聽她的呼吸、聽她的心聲、聽她靈魂深處的訴説……
瀘沽湖是女人的湖,走在靜靜的湖邊,靜靜地聆聽是最好的選擇;聽風、聽浪、聽笛、聽歌,聽聽關於女人的故事與傳説。
四年前,從廣州到瀘沽湖旅遊的海倫,結識了英俊的摩梭小夥大狼,倆人心中産生了愛情,於是多情的瀘沽湖就把她留在了這裡。
我翻看著準備帶給肖淑明的照片,不由得想起這位“末代王妃”的種種傳奇故事。
提到肖淑明,瀘沽湖邊的摩梭人都親切地稱她“肖婆婆”。大約60年前,未滿16歲的她,還在四川雅安女子中學當“才女”、做“校花”的時候,就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左所土司府的最後一個土司喇寶成。一個識文斷字、能彈會唱的漢族大家閨秀,就這樣成了土司的“王妃”。
晚風將湖水推起道道波浪,浪聲中,我似乎聽到湖對岸傳來肖婆婆最愛彈的那首《松花江上》。瀘沽湖60年的風雨春秋,洗盡了花季少女的稚嫩,把肖淑明這位有史以來第一個走進摩梭人中的漢族少女,浸染成了典型的摩梭女人。今年75歲的肖婆婆,雖然不再有人稱她為王妃,但是她憑著在湖邊度過的一生,贏得了摩梭人的敬重。
深情的浪花,請你帶去我對她的問候,對她的祝福吧!
初春的山野,空氣裏飄散著泥土氣和著野草味的異香,從遠處傳來的悠揚的山歌,溫潤著封凍已久的土地,喚醒了睡夢中的村莊,靜謐的山野中,處處萌動著生命的力量。
這不正是我渴望已久的“田園牧歌”嗎?讓我忘掉一切吧?忘掉市井的嘈雜,忘掉生活的瑣屑,忘掉我自己,融入這最最自然的自然中去吧!
早春二月,盛開的李花、桃花在素凈的老村裏顯得格外鮮亮,這就是永寧壩子裏最大的自然村落泥鰍溝。百年老樹已經長出嫩綠的枝芽,滿懷情致的我,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悉心體驗著這座村莊的古老、寧靜、平和給我帶來的輕鬆與快樂!
我要來的人家到了!這位摩梭朋友家的祖母房最近剛剛翻修完,他請我一定要過來坐坐。
摩梭人家庭中,女人是這裡的主角,最受尊敬的人是老祖母,生活中當家作主的女人是能幹的達布。
重新翻修過的房屋果然漂亮!火塘邊,當家的達布正在為全家人做飯。不諳世事的小孫女,戴著阿媽的花盤頭,若有所思地趴在門檻上,那神情,不禁會使人聯想到十多年後,她伏在花樓窗戶邊張望心中阿夏的模樣。
紅光閃閃的火塘邊,老祖母正按習俗在吃飯前用饅頭和酥油茶祭鍋莊。聽著老祖母與祖先對話時“秋多、秋多”的話語,我相信,她們家祖先的靈魂和供在火塘上方的火神,一定領受到了她們一家人的敬意。
摩梭大家庭中,舅舅們也極受尊重,他們是不可缺少的頂樑柱。在摩梭人的正房中,都有兩根從同一棵樹上採來的大柱,根部做女柱立在右邊,梢部做男柱立在左邊,這種習俗體現了摩梭人崇母的風尚,也體現了對舅舅們的尊重。
坐在火塘上方的這位喇嘛,不是請來做法事的賓客,他和身邊的幾位舅舅都是兄弟。按摩梭人的習俗,凡有兩個以上男子的家庭,都要有一個或幾個從事喇嘛職業。有男子當喇嘛的家庭,在當地很受人尊敬。
看著這一大家團結和睦的摩梭人,有説有笑、熱熱鬧鬧,我真羨慕!
摩梭女人,真叫人敬佩!她們在家中贏得的愛戴、享有的威信,全憑自己的勤勞、智慧、善良和慈愛。她們在家中獲得的支配權,是一種神聖的責任,是一種奉獻,是一種慈母般博大的愛!
我好像已經有些明白:正是有這樣一群充滿慈愛的女人,才使這片土地到處洋溢著母性的魅力,才使摩梭人心中永遠都會藏著一份對母親的深切眷戀。
(第三集完)
(電視散文原創作品,版權歸中央電視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