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8日 11:13
作者 何萬松
彝人喜愛的傘,是一種黃色的油布傘。晴也遮陽,陰也擋雨。火把點燃的時候,仿佛就是傘的節日。
火把節,去彝族聚居的布拖縣,黃傘組成的塊與面印入眼簾,便讓人怦然心動。那是一條傘的河,在陽光下安靜地流淌,也似一條金燦燦的彩帶,飄然于潮涌般的人群之上。
同村同寨的姑娘,三五人,十來人,排成一隊撐起黃傘,熙來攘往的人群中,黃傘就像一簇簇怒放的山花,點綴在純凈的藍天與厚重的土地之間,使凝重的高原也輕盈起來。
黃傘下的彝族姑娘才會展露風采,展露美麗。黑色或白色的羊毛坎肩,誇張的修飾雙肩,也襯出頭上、頸上、胸前的銀飾。腳下細密的步子,燎起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的裙裾,便會有步步生蓮的飄逸。
為貧瘠生活的重壓而艱難生存的彝家人,只有在每年一度的火把節,才會做這樣一種隆重而素樸的展示。展示自己的美麗,展示生活的希望。山中的女子深知美的價值。
陽光透過黃傘,給傘中人憑添了幾分朦朧的詩意。神態自得的彝族女子,漸漸讓我感到一種嫻靜,那是凸現于青色岩石和褐色泥土的安詳。面對陌生的鏡頭,卻不免羞澀。黃傘順勢就垂了下來,像屏障一樣。黃傘護衛著美麗,也護衛著羞澀。
成隊成列的黃傘,在人群中穿梭。空壩裏的黃傘,則圍成圈,緩緩地轉動。“朵洛荷”的歌聲隨著黃傘一圈圈泛開,此起彼伏地在天地間迴響。“揮舞火把如彩虹,説火把像雲雀鳴,耍火把似錦雞躍,唱火把象金蟬鳴。”黃傘下的歌不曾高亢,卻不失響亮。我斷定,沒有黃傘的火把節,定然少了許多無言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