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仍在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8日 10:18
曲園就在這條緊臨喧囂鬧市的小巷裏,普通的門面和周圍的居民沒有明顯的區別,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的名聲,只有附近的老茶客光顧。
這個不那麼起眼的府宅,在蘇州歷史上曾經聲名遠播。它的主人不光留下了這處園子,還給蘇州增添了莫大的榮耀。
這幅攝于光緒年間的老照片中,攙著老人手的稚氣孩童,是現代文藝評論家俞平伯;那位鶴發老人是他的曾祖——曲園主人俞樾。如果説不知道曾國藩、李鴻章,就談不上了解晚清中國的政治,那麼你想要了解同時期中國的學術思想,就不能不知道俞樾。
就在這所庭院裏,俞樾潛心考證,專力經籍,著書五百卷,自成一體,卓然而成為一代樸學大師。俞樾身兼蘇州紫陽、杭州詁經兩大書院的學長,為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學術界所景仰。弟子中有眾多有成就者,號稱門秀三千,如吳昌碩、章太炎,影響綿延至近代。
看曲園庭堂廊回的字幅楹聯,俞樾當時的交往和個人心志的表達歷歷在目,使人有一種親身與歷史對話的感覺。建築的主要部分取名為“春在堂”,來自於一段故事——
俞樾30歲進京殿試,曾國藩主考復試,詩題為“淡煙疏雨落花天”。俞樾跳出眾人在“落花”悲傷處做文章的俗套,答出“花落春仍在”之句。曾國藩深為賞識,列部試第一名,推薦給咸豐皇帝,後得中進士。俞樾深感到曾國藩知遇之恩,幫寓居曲園時,由曾國藩手書“春在堂”匾額。
同為曾國藩門下又是同科進士的李鴻章,在政界青雲平步,行經世致用之道,他為曲園留下了這塊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的匾額。面對此物,讓人不由感嘆當時人們對這兩位子弟的評價: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蔭甫拼命著書。像大多數儒學宗師一樣,俞樾修身、齊家,注重訓化教育後人。他特地為孫子俞陛雲編寫了一本《曲園課孫草》的家教教材。陛雲先生後來是最後一個探花,總算了了老人的心願。俞平伯是陛雲先生的長子,四代人中有三代學人,可謂是家風未墜、書香門第。
雖然,當時俞樾在蘇杭兩地都有住處,但主要還是住在蘇州,住在曲園。住所後面的小花園,以曲為題,有曲池、曲閣、曲亭,其構思取自老子“曲則全”之意。行走其間,令人感到主人心境樸實悠遠。這是俞樾手書的“楓橋夜泊”詩碑,老人在題字後三個月撒手人寰,乘鶴西去,堪稱為絕筆。
歷史並沒有遠去。在書案前,在抱拄前,在庭院裏,我們仿佛仍能見到曲園居士勤奮著書、賞月吟詩的身影。這些保存完好的印刷木刻原版、直抒胸意的對聯佳句,讓人感覺到我們此刻面對的,不是一位經過宦海沉浮的失意老人,而是一位達觀脫俗的睿智長者。
“花落春仍在”,這是曲園老人的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