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珠港澳》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20:55
潮起潮落的珠港澳大橋終於走到了一個轉捩點。如果一切順利,大橋有望在2004年開工建設。這是一座意義非凡的大橋,它將橫跨東西,連貫三地,珠海,香港,澳門這三個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由此連接成一體,演變為一個穩固的大珠三角經濟圈。
20年前,一位香港人來到珠江三角洲,看到內地有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人員工資也非常低,這和香港土地少、工資高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立刻想到,香港的製造業肯定會大量搬到內地。如果在香港和珠海之間建一座跨海大橋,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連接起來,將會使兩地獲益非淺。
這位素有內地“基建大王”之稱的人物,便是香港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1989年,珠海市公佈了擬建伶仃洋跨海大橋的計劃。它由胡應湘設計,從香港屯門經內伶仃島,橫跨伶仃洋,再穿淇澳島,直至珠海唐家灣。1997年大橋得到了正式批准。在此之前,珠海市已先行建設連接唐家灣到淇澳島之間的淇澳大橋。
這一時期,珠海市一直是跨海大橋積極的推動者。在過去,從珠海到香港只能走海路,或是繞道深圳。跨海大橋一旦落成,珠海到香港只有20多公里幾十分鐘就可以到達,比現在繞虎門大橋要少3個多小時的路程。該方案提出後,立刻引起了澳門的注意。為避免建橋後被"邊緣化",澳門提出把大橋位置南移,落腳點改為澳門附近,再通過專用通道,將車流分往澳門和珠海。這一構想自出現之日起,一直牽動著港珠澳各方人士的神經,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更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熱點。但當時的港英政府對此並不熱心,港英政府的顧問公司曾在報告中寫道:"建議政府20年以後再考慮此事。“珠海熱,香港冷”,在得不到積極回應的情況下,建跨海大橋之議,從熱點冷卻下來。
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開始了艱難的經濟轉型,澳門也急於振興娛樂業。2001年,胡應湘再次提出興建珠港粵跨海大橋,這次他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士看到,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的珠江東岸城市的崛起。港澳經濟發展如果脫離廣東,就可能被邊緣化。對於廣東來説,改革開放20多年,珠江東岸經濟增長了240多倍,而西岸僅僅增長了46倍。如果大橋落成,珠海西部將扭轉交通劣勢,成為距離香港最便利最廣闊的後方基地。如此,君有情,妹有意,媒體將此稱為“最完美的組合”。但是這樁磨合了20年的聯姻,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