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珠港澳》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20:52
潮起潮落的珠港澳大橋終於走到了一個轉捩點。如果一切順利,大橋有望在2004年開工建設。這是一座意義非凡的大橋,它將橫跨東西,連貫三地,珠海,香港,澳門這三個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由此連接成一體,演變為一個穩固的大珠三角經濟圈。
“時間就是金錢”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名言,在珠三角變成了“距離就是金錢”。因為,珠三角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外資工廠便增加0.6% 。 香港的廠家都傾向於投資距港僅三小時行程的地區,超過被認為距離太遠,難以管理,這就是國際上公認的“三小時效應”。
如果在珠江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彌補珠江西部跟香港之間的缺口,那麼整個珠三角地區交通就由A型變成圓型。如此,粵港澳周邊100多個城鎮將共同納入三小時車程輻射圈。
這樣一樁惠及三地的美事,卻在大橋的興建與否上,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香港巨商李嘉誠認為,通過珠江航道,現有的水路運輸,足以把香港和珠江西岸連接起來,以海路作為香港與珠三角西岸貨物運輸的主要途徑,最合乎成本原則,建造港珠澳大橋的收益並不大。深圳對此也頗多憂慮,深圳和珠海分扼珠江口的東西海岸,由於佔據了地理優勢,這些年經濟發展領先於珠海。一旦珠港澳大橋建成,珠三角西部地區的大部分客流貨流,則無須經過深圳,可由珠海直達香港。正在建設中的蛇口通往香港新界的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其30億投資可能收效銳減。
即便修建,建在哪,怎麼建,三地專家學者也有多種意見。第一種由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提出,大橋全長約28公里,由香港大嶼山,越過珠江出口,在接近陸地時做Y形分叉,一條通往珠海,另一條接澳門,投資約150億元。第二種是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提出的“雙Y方案”,為兼顧深圳利益,達成“四贏”局面,加一條通道直抵深圳。
權衡利弊後,第一種方案得到三地認可。它使珠江西岸城市和香港的距離大大縮短。依照推算,外商的投資就可能在5年內增加200億美元,這些城市的國民生産總值5年內將增加960億元人民幣。財富的增加還遠遠不止這些,三地連結為大珠三角經濟圈後,對外可以輻射東盟自由貿易區,對內可以影響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有望打造成整個東南亞的經濟中心。到2007年,大橋落成時絢麗的煙花,將燃起香港回歸十週年的熱情,也光耀了東南亞的夜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