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陵到永州》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20:45
舜帝“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的記述,但這裡所指的零陵卻並不是現在所説的零陵。
秦始皇南征,統一兩廣百越之地後,為了便於對南方的管理。
曾設置了一個零陵郡,治所在今天廣西省全州西南。它所管轄的範圍從廣西桂林以北直到湖南邵陽以南,其中包括舜帝的墓地,今天的湖南省九疑山區。
西周初年,在河南省南部有一個小諸侯國叫昶伯國,被楚攻滅後,部分移民遷到現在永州一帶,因這裡有永山永水,當時叫永鄉。
東漢時期,內亂不止、國力下降,以治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為主要任務的零陵郡址後撤到南嶺山脈以北瀟水與湘江匯合處的永鄉,永鄉才正式稱為零陵。
隋代時將零陵改為永州。以後零陵,永州兩個名子幾經更換,交替使用,使這裡成了一地兩名。
由於這裡遠離歷史上的政治中心黃河流域,屬於偏遠蠻荒之地。長期以來是北方封建王朝貶謫流放罪人的地方,公元805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年僅33歲的柳宋元,因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到永州。在永州的十年成了柳宗元文學成就最輝煌的十年,在這座歷史古城中,柳宗元面對瀟湘匯流之處的秀麗山水,淳樸民風,深深地愛上了這塊土地,他説自己要定居永州,做永州人,同時又對那些暴政酷吏深惡痛絕,寫下了《捕蛇者説》、《天對》、《黔之驢》等不朽名作。
到了現代,這片瀟湘山水又培育出一個名人,他就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李達,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湖南大學和武漢大學校長,長期從事教育事業和哲學研究,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
由於遠離經濟中心城市,直到清末,零陵還是一個僅幾萬人口的小縣城。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隨著湘江水電站的建成和現代工業的發展迅速崛起。
在零陵北邊的湘江岸邊,一個被稱為冷水灘的小碼頭迅速崛起,成為一座新興的城市。1955年正式定名為永州市,原來的零陵成為永州下屬的芝山區,現在被稱為瀟鄉第一城。現在的永州市已經是湖南南部與廣東,廣西交界處的新的交通經濟中心。
編導:郜慶生 張銳
攝像:李明國 蔣衛民
鳴謝:永州市委宣傳部永州廣播電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