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鼴鼠的故事》説童話中的生態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5日 11:32 來源:CCTV.com

  捷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可説是家喻戶曉了,其作者ZdenekMiler是畫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鼴鼠的故事》裏幾乎沒有對白,它之所以能牽動眾多大小觀眾的心,靠的是俏皮輕柔的背景音樂,如水墨丹青般寧靜優美的畫面,當然最主要的是靠那只又聰明又傻氣且心地善良的小鼴鼠。

  這個動畫系列的所有故事都是在鼴鼠的視角中展開的,而鼴鼠不僅一隻小動物,還更像一個純真、活潑又善良的孩子。之所以該視角易於生態意蘊的生發,是因為兒童對大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依戀,在他們眼裏不但萬物都有性靈,而且眾生也都是平等的。從生發學的角度上説,童年時期的人類何嘗不是如此。所以看鼴鼠的生活,聽它無邪的笑聲,也是在緬懷我們還能夠與自然親近的時代,並想想我們今天的現代化生活的?綠色素?該如何得到補充。

  《鼴鼠的故事》中有很多情節表現了文明生活的種種?不自然?的方面,即人在遠離甚至驅逐自然的同時,也背離了本真的生活;在擦拭掉鞋子上所有泥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囚禁在了鋼筋水泥之中。《鼴鼠在城市》可以説這種批判的典型。當鼴鼠與刺猬、野兔在森林裏快樂地戲耍時傳來刺耳的馬達聲,參天大樹成片倒下。廣袤的大森林頓時成為光禿禿的不毛之地。幾個小動物在毫無遮擋地雨裏難過地哭泣,哭聲吸引了正在慶賀的開發商和行政長官的注意。出於同情他們向鼴鼠及夥伴簽發了頗有權威的保護令送它們進城。人們為它們按大森林的樣子佈置了一間舒適的住房。它們快樂極了,可很快發現一切都是假(人工)的:花兒,草叢,鼴鼠的窩都是無法食用、使用的充氣玩具。這個充氣的自然很快就被戳破了。城市與森林的差別還遠不止此:車輛川流不息,空氣污濁不堪,而森林則是靜謐和潔凈的;森林裏的物種豐富多彩,各種生物群錯落有致,而城市卻以工業化的複製為特徵──玩具的複製,樓房的複製,人們就在這個千篇一律的世界裏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鼴鼠及其夥伴把在森林裏的頑皮勁兒帶到了城裏,給那兒製造了許多麻煩,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它們的惡作劇其實都在試圖衝破──雖然是徒勞地──城市對生命體的禁錮:破壞自動扶梯、用香腸堵住所有汽車的排氣管,還為了保護一叢野花而掀掉水泥磚。最終,在煙霧瀰漫的城市上空飛來三隻潔白地耀眼的天鵝,把它們送回了更遠處的森林。鼴鼠扔掉了象徵城市居住權的保護令。

  《鼴鼠在城市》很好地體現了現代文明對環境和生命體的反面作用。環境問題的揭露在其他故事中也多有表現,例如《鼴鼠與夥伴們》是一個關於未來能源危機、人們都以牲口拉汽車的夢,然而卻非噩夢,因為鼴鼠將人引入了一個與自然狂歡的生活方式,暗示出返回原始也許是生活的另類選擇。在《鼴鼠與鷹》中,鼴鼠想在城市裏給傷癒的小鷹找一棵可以棲息的樹的願望一再落空:樹並非沒有,可要麼被電鋸伐倒了,要麼種在樓頂成為人的私産,要麼乾脆是大樹形狀的煙囪。

  《鼴鼠的故事》大多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製作的,那正是捷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也許有人會説,在現代化業已基本實現的發達國家裏,科學技術已很好地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城市空氣已不像這些故事裏所描繪得那樣骯髒,森林也得到很好的保護。誠然,現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解決了不少環境問題,但並沒有根本解決。當今地球的生態環境仍然日趨惡化。這是因為人對自然依然保持著疏離、支配、利用和佔有的態度;人對技術的崇信的背後是一種自牛頓和笛卡兒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機械論自然觀,?人們強調的是,如同一顆軌道上的行星或一個齒輪箱中的齒輪,每個物種都在這個巨大的機器中發揮著某種功能。?可見整個自然也不過是一部?巨大的機器?,是可以操縱的。機械論對人思維方式的影響,對人對自然的認識,對人自身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自然生態乃至人社會內部的文化生態的弊病的極為重要的根源,而在《鼴鼠和鬧鐘》裏,這個問題以詼諧活潑的形式,以一隻鬧鐘為媒介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鬧鐘這樣一種機械裝置,它對鼴鼠生活的改變可以説是機械論論自然觀對人的影響的一個縮影。鼴鼠及其小夥伴在撿到鬧鐘之前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隨心所欲地玩耍、吃食、睡覺。然而鬧鐘到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在學會使用鬧鐘後,鼴鼠反而開始聽憑這個小小的齒輪裝置的使喚,由它訂立了作息制度,被它催促準時而機械地鍛鍊、工作,起居開始城市化。可以説,鼴鼠以這只鬧鐘為起點,逐漸被納入文明的機器之中,並開始脫離原本與大森林融為一體的自然生活,而這些轉變是在漸進和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不過森林裏仍然存在著不屈不撓的反抗者。被鬧鐘吵得不能安生的貓頭鷹忍無可忍之下,趁黑夜把鬧鐘叼到了屬於它的地方──城市,於是森林裏一切又恢復了原樣,被鬧鐘折磨得疲憊不堪的鼴鼠及其夥伴又自由自在地在蹺蹺板上玩耍起來。

  鬧鐘的有無,也許是工業社會與農耕社會的區別的一個標記。我之所以認為《鼴鼠和鬧鐘》是鼴鼠系列故事中最深刻的一個,還因為鬧鐘體現了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對時間的不同理解。以鬧鐘為代表的現代的時間特性強調進步、進化、發展,是線性的;而沒有鬧鐘的大森林的生活節奏象徵的是一種生態的、循環往復而非線性向前發展的時間觀。在這樣的觀念中,對時光流逝的體察被淡化到漫不經心的程度。主體活動與自然的四季更迭同樣週而复始地進行,時間在單純地流淌而沒有進化意義上的價值。這樣一來,森林和它的居民的生活圖景就有了一種近乎永恒的寧靜的田園美。有學者在論述梭羅的《瓦爾登湖》時也讚賞他通過這對自然季節的認同抗拒機械時間:?這樣的寫法確定了把自身從時間中贖救出來的可能,肯定了擺脫鐘錶定義的康科德時間的舉動,並邁向自然時間,即生命的季節性輪迴。?從此意義上説,鼴鼠對鬧鐘的得而復失象徵了由機械世界向自然世界的回歸。

  其他類似體現文明産品對自然的突兀的還有不少。在《鼴鼠與音樂》中,收音機所播放的音樂打破了自然音樂的和諧,接著隨著電池的耗盡,收音機音樂給鼴鼠帶來的短暫歡娛也宣告終結,而鳥鳴、蛙鳴的合奏的自然的天籟之聲卻能常相陪伴。不過,我們看到在鼴鼠的視角中,文明和自然並非不可以調和的。鼴鼠沒有對工業社會的産品採取拒斥的態度。在我們所能看到31個故事中,標題以?鼴鼠與?模式出現的有23個,其中的大多為留聲機、推土機、小汽車、火箭等工業産品。鼴鼠對這些文明産物的興趣,表明了它作為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連接點的身份,也表明文明與自然並非是對立的。在《鼴鼠與留聲機》中,鼴鼠採擷森林裏各種動聽的聲音製成了唱片,這暗示出藝術來源於自然,文明脫離不了自然的深刻含義。當今最為?綠色?的生態學,便是要解構主客二分、對立的傳統思維,建立一種有機的、普遍聯絡的整體觀。我想《鼴鼠的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圖解了這樣的生態觀。

  當代的許多卡通片以搞笑、無聊的惡作劇甚至是暴力、色情等高強度的視覺轟炸來取悅低齡觀眾,例如迪斯尼的動畫系列雖然有很多是通過小動物來表現懲惡揚善主題的,但顯然其間充斥著極為誇張的暴力行為,我們看到的是無休止的搏鬥而沒有和平的希望,誰又能説這其中不無美式的處理國際爭端的典型手法呢。而像《鼴鼠的故事》這樣既具有優美的畫面,又有深刻的內涵,既輕鬆幽默,又不乏溫情與人道的精品著實不多,特別難能的是其中所洋溢著的快樂的生命意趣以及不時所迸發的生態思想的火花,使之不僅長盛不衰,而且也吸引了許多成人的目光。鼴鼠體現的是博愛、善良的?和?的精神,而?和?是貫穿于生態文化乃至今後文化生態建構的關鍵詞。因此,我認為這部片子是一部具有良好的自然-文化生態學啟示作用的綠色卡通經典。

責編:胡悅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