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雞蛋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0日 16:19
以前人常説,“吃雞蛋補腦”。高考之前家長也常給孩子吃雞蛋了,就是因為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能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其實雞蛋的好處可不止補腦,除此之外還保護肝臟,防治動脈硬化,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等作用。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雞蛋中含有15%的維生素B2,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含有人體幾乎所有需要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作“理想的營養庫”。
雞蛋營養好,所以很多人主張多吃雞蛋。其實,對於任何人而言,雞蛋都不是越多吃越好,若過多吃雞蛋,不但營養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且還可以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現象。如果過多食用雞蛋,蛋白質在人體內分解不完全,會産生胺、酚等有害物質,危害身體健康。再則,蛋黃中含有大量膽固醇,長期過多食用,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人們日常生活中在吃雞蛋問題上還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紅殼蛋比白殼蛋更好
許多人買雞蛋只要挑紅殼的,説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其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關鍵取決於飲食的營養結構。
誤區二:煎煮雞蛋越老越好
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營養學專家認為,雞蛋以沸水煮5—7分鐘為宜。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有毒的化學物質。
誤區三:望蛋營養價值高
望蛋即“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在卵化過程中已被胚胎利用掉了,營養價值並不高。而且,此類蛋中含有許多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所以吃這種雞蛋不僅對人體無益,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誤區四:臭雞蛋照樣可以吃
日常生活中,常見有人對臭雞蛋情有獨鍾。雞蛋變臭是因為雞蛋放久了,或有裂縫,隨著蛋清中的殺菌素逐漸減少,通過蛋殼氣孔或裂縫侵入的細菌大量繁殖,産生甲烷、氮、氨、二氧化碳等物質,發出惡臭。臭蛋經烹調後,其中的胺類、亞硝酸鹽、細菌毒素等依然存在,食後會引起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吃多了會誘發癌症。
誤區五:“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麼吃什麼。
誤區六: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説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説法沒有道理。
雞蛋的科學吃法
雞蛋在吃法上也應注意科學。對老年人來説,吃雞蛋應以煮、臥、蒸、甩為好,煎、炒、炸雖然好吃,但較難消化。如將雞蛋加工成鹹蛋後,其含鈣量會明顯增加,可由每百克的55毫克增加到512毫克,約為鮮雞蛋的10倍,特別適宜於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食用。
煎雞蛋、炒雞蛋不太適合幼兒食用,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兒童食用。因為這兩種做法即能滅菌,又有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如果吃煮雞蛋的,應該掌握好煮蛋時間,一般以8分鐘-10分鐘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質沒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得緊密,同樣不易被消化吸收。
吃蛋白好還是吃蛋黃好
光吃蛋白,不吃蛋黃或光吃蛋黃,不吃蛋白,都不好。正確的吃法應該是吃整個雞蛋,因為雞蛋中的主要營養成份是蛋白質。蛋黃與蛋白相比,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多,而其它營養成份則是蛋黃中含的更多。因此只吃蛋白就會失去雞蛋中大部分其它營養。而只吃蛋黃不吃蛋白也不好。因為蛋黃雖然營養含量較高,卻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蛋白卻基本上不含膽固醇。
|